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全国各地创新创业热潮兴起。 据人民日报近期报道,中国前三季度每分钟就有8家企业诞生,增速为全球之首,而“互联网+” 更是为创业带来更多机遇。

本次微访谈记者采访到正在纽约参观互联网企业的壹药网创始人、董事长于刚,听听他对互联网和创业的见解。

受访者: 于刚,壹药网创始人、董事长,曾成功创立电商企业、国内首家网上超市,1号店

访问者: 赵晶莹,倾听华尔街记者

 

记者:首先非常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您之前创立过一些很成功的公司,那么您现在还是把时间主要放在成立新公司吗,比如在互联网金融或互联网医疗领域?

于刚:   我刚做了一个互联网医药健康这样的企业,最近业务融到了第一轮,发展的非常快,今年比去年增长了将近四倍,现在已经是最大的一个售药的电商。上面包括在线诊疗,家庭医生等新的商务模式,现在这是我的最主要的一个投入,就是互联网医药健康,因为这个是最大的一个市场。

互联网像一个大潮冲过来,它先冲刷掉的都是一些很容易的行业,比如说卖图书的,卖电器的,这些比较容易的。我成立1号店的时候就是开始卖食品饮料,这些都是比较难的。现在大家都在攻克这个越来越难的堡垒,包括生鲜,医药健康,因为这些行业的利润很高,还有政策壁垒,有行业壁垒。我现在全心投入在医药健康上面,这个市场也大,而且互联网的这个行业完全是颠覆性的。比如70%的患者都不需要去医院看,都可以通过电话等途径跟医生互动,就可以得到初诊,然后再决定究竟怎么再往下走。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在线来完成。将来医生都是非常稀有的资源,尤其是好医生,他们在全世界的各个地方,一个患者可以得到全世界最适合他的医生给他做诊疗,那这个是非常可观的,有社会价值。而且把中间的很多环节都省略掉,也为顾客降低成本,带来方便。

记者:您之前在在1号店的时候开发了这个O2O二维码我觉得很有趣,当时是谁的想法呢?从有这样一个想法到实际推出用了多长时间?

于刚:当时是有天晚上,我在用新浪微博,当时一个朋友给我转的一个视频,说Tesco在韩国的地铁站里做了一个二维码的虚拟货架、虚拟超市,我觉得特别好,所以说第二天早上我就想起来我们得做这样一个事情。然后再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都推广了,最后发现非常好,我们的媒体关注度一下翻了好几倍,我们的手机订单量也翻了好几倍,是非常好的一个市场营销,迅速让我们往移动方面转移。当时从有这个想法到推出用了21天,我给他们21天时间,他们说要两个多月,我说不行,做不出来我们就落后了。这里面很复杂,因为二维码要做扫描,要选商品,要拍照,要拍出立体的效果,要准备库存,准备配送,很多麻烦的事情。我觉得团队的执行力是必须要有的。

记者:谈到您以前的创业经历,2007年您离开戴尔,当时您已经是做到全球采购副总这样一个职位,是怎样决定要去创立1号店的呢?

于刚:因为在戴尔这样一个大的企业里,虽然我当时的职位比较高,但是也就是机器上一个大的螺丝钉。也许我这个螺丝钉稍微大一点,放的位置稍微重要一点,但是也就是个螺丝钉,我不是发动机,我不是决定这个车,这个轮船往哪个方向走。我只能保证这个东西它停在哪儿,正常运作,不出问题。但是我觉得我还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所以当时我的搭档刘峻岭约我出来创业的时候,我就没怎么太多的思考就决定了。有可能失败,但是我一定要去尝试一次。因为我以前在美国也创过一次业,算小成功吧,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是创造价值这种成就感是巨大的,想到这些我就决定还是出来了。

记者:2012年沃尔玛持1号店的股份达到51%,已经实现绝对控股。可以想象做出这样的决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您当时是怎样考虑的呢?

于刚:我觉得这些决策的话,现在想想,当时做出的肯定都是最优的决策。当时投我们的有很多投资者,各种各样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VC、VPE,还有一些战略投资者,沃尔玛也是战略投资者之一。当时我们觉得沃尔玛跟我们的合作还是非常理想的,当然后来是不是这个样子,后来的发展和我们早期的设想还是有差异的。但是没关系,当时我们做出的决策肯定是最优的决策。

记者:您对正在创业或打算创业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吗?我看到您还是德州奥斯汀大学的终身教授,您对创业者有什么课程推荐?

于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创业一定要有激情,一定是做你想做的事情。因为你要享受这个过程,你不是只享受这个结果,只想着最后赚多少钱,或者有多少社会对你的认可,但是最终享受整个过程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有激情才会享受这个过程,而且有激情之后很多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但是创业不是百米冲刺,不是说马上想赚第一桶金。要想创业你必须把它当成是一次马拉松,坚实的把基础打好。

创业课本身就是很好的课,它教你怎么融资,怎么写商业计划,教你怎么把好的创意孵化出来,这个课本身就很好。当然你一定要学好怎么管理P&L (Profit & Loss),也得学会怎么做商业谈判。很多课都有用,但是我觉得很多时候都是在实践中慢慢在学。

 

通过跟于刚的交谈我们可以看到,创业首先要有激情,做自己想做的,才能享受这个过程并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而且想把一个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团队的执行力不可或缺。在互联网大潮冲刷下,于刚选择全心投入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不仅是看好医药健康行业的市场和利润率,更是考虑到政策壁垒和行业壁垒,还有社会价值。创造价值的成就感固然是巨大的,但是想获得成功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把创业当作一次马拉松。

 

(倾听华尔街记者:赵晶莹)

倾听华尔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日期: 2015-12-21 20:10:18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原创】于刚:创业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次马拉松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