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之后,“美元短缺”这个新词汇进入了经济学辞典。欧洲经济因为战争饱受摧残,重建工业基地也面临重重阻碍,与此同时美国是欧洲战后重建的唯一资本设备提供者。因此如果手中没有美元,欧洲经济就无法获得所需的投入来提高出口。

如果手头硬通货(美元或黄金)有限,那么通过出口收入获取美元的可能性就很低,欧洲经济只能通过减少从其他欧洲国家的进口来缩窄经常帐赤字。他们希望遏制进口能积累重组美元,从美国购买资本设备。

但因为有太多国家在那个环境下采取同样的策略,实施资本管制,并将官方汇率盯住美元,于是出现了一个平行的货币市场,1950年前大部分欧洲国家和日本的黑市溢价(相对于官方汇率)飙升,达到我们当前认为的“无法持续”水平。

七十年过去了,尽管全球向着更灵活的汇率政策和更自由的资本流动趋势发展,但“美元短缺”问题又出现了。事实上,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过去两年来唯一繁荣的市场就是外汇黑市。一个平行的外汇市场又回来了。

这一次,美元短缺的源头不是需要战后重建的欧洲,而是在2012年后遭原油和商品价格重挫打击的非洲、中东、中亚和拉美,特别是委内瑞拉。

2000年初的商品牛市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国基建投资潮推动,许多商品出口国的外储升至历史高位。这些“战争基金”主要换成了美元资产,特别美国国债。商品牛市那几年,避免货币升值可能是这些国家央行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环境下,一些国家更进一步,(再次)采取盯住美元的政策。

一些采取弹性汇率机制的国家,比如俄罗斯、巴西、哥伦比亚等国,油价和商品价格最初开始下跌时遭遇了一波汇率贬值,而选择盯住美元汇率的国家则经历了外储快速流失。由于油价和商品价格下跌是持续的,这些国家在2015年收紧了资本管控,货币挂钩也被调整或取消了。

埃及、尼日利亚、伊朗、安哥拉、乌兹别克苏坦、南苏丹等国出现了美元短缺。在直到2012年才统一汇率的缅甸,美元黑市又重新活跃。该现象非常普遍,但还要关注更为极端的例子。

下图是2000年至2016年“美元短缺”、“黑市”等关键词的新闻标题出现的次数,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元短缺的担忧大幅上升,而2014年以来这种担忧更加持续。

HW

在诸如尼日利亚等国,浮动汇率并没有减少黑市的美元溢价。同时货币贬值对出口的提振也没有那么多,因为单品种或少数商品价格依然承压,商品主导了这些国家的贸易,而公共和私营部门债务是以美元计价的。

更为紧急的是,诸如埃及、委内瑞拉,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美元短缺已经演变为食品短缺,因为这些国家食品严重依赖进口。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旨在减缓战后欧洲美元短缺的马歇尔计划。而现在可能是由中国的人民币来填补空缺的机会。

(文章来自华尔街见闻)

更新日期: 2016-10-27 21:53:04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美元短缺席卷亚非拉 这次轮到中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了?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