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一场跨日持久的修行,有时候更是在与人的本性作正面交锋。所以,在做交易之前,你是否曾经审视过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我是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吗?

事实上,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是理性投资者,起码没有能够做到一直理性,即使是声名显赫的投资大佬可能也不例外。衡量你是否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事实上与投资取得的财富或者业绩表现关系不大,而在于你做投资时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过程。

▌一、烧脑神剧再上线

在这里还是以之前提到的投资界神剧《Billions》(亿万)做例子,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告诉我们就算是基金大佬也是人,也有做出不理性投资决定的时候。

《亿万》第二季的播出似乎没有得到像第一季那么强烈的反响,但依然是一部智商在线的烧脑神剧,其中许多关于投资的术语和策略值得倒带回味,在豆瓣依然有9.3的高分评价。

《亿万》第二季的故事主线还是在两名主人公:亿万富翁Axe公司的创始人Axelrod(下称Axe)和检察官Chuck Rhoades(下次Chuck)的对决中展开,背后是一场经济和政治的较量,也是新兴富豪与世代富豪之间的碰撞。Chuck一直想揪出Axe涉嫌欺诈交易的行为,而Axe,作为一位自信心爆棚、寸土不让的亿万富翁,对Chuck也展开激烈的反击。

在新一季中,一个是想竞选纽约州州长,一个想继续保持自己的季度业绩连胜纪录,都在各自的职业领域中遇到了不小的挫败。其中, Axe重仓的一只叫Sansomic(桑硕美)的股票突然被披露出生产方面出现大问题,因此Axe的基金面临着首个业绩下跌季度,而Axe和他的基金只有3天的时间来避免这一局面发生。

尽管桑硕美只是把Axe的基金收益率拉低到-2.3%,在现实中这样的基金回报率是完全可以接受甚至有时是跑赢大盘的。但在Axe看来,“The only currency that this firm has—that any firm has these days—is its winning streak”,意思就是这家基金公司的名声根源就是其不败纪录,Axe的心里绝容不下半点失败。

就算是股神,也会有交易亏损的时候,如果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交易中保持连胜,那可能离内幕交易也就不远了,强如徐翔不也因违规交易落得个身陷囹圄的境地么?

我们将市场假设为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普遍的半强式有效市场(Semi-strong form market)或接近半强式有效市场,这是指股票股票价格已充分反映(消化)了所有的公开的市场信息和公开的非市场信息(即不包括未公开信息),那么这时没有任何投资者是可以通过基本面分析和技术性分析获得超额收益的。因此,除非投资者拥有内幕消息,否则是无法一直在市场中屡战屡胜的。

▌二、亿万大佬步步维艰

在剧中,为了能在季度最后关头力挽狂澜,Axe决定联合几位资本大佬做空尼日利亚的货币奈拉,投入资本高达50亿美元,但不幸被其中一位有过往芥蒂的大佬泄密,政府和多方成功反击。在第二季的后续剧情没有再提到这起交易的下文,Axe虽然死守20亿元的仓位但估计短期账面浮亏得很难看。

接下来,可以说是一步错步步错。

Axe又通过小道消息听说了一个叫Sandicot(桑迪科特)的边远小镇即将获得赌场许可牌照,在多方证实之后Axe又投入了5亿美元购买了桑迪科特几乎所有濒临违约的muni-bond(市政债券),意图借此打一场翻身仗。可惜的是,原本是桑迪科特板上钉钉的博彩牌照又被同样知晓此消息的Chuck老爸截胡了,通过私人关系故意将牌照颁给了另一个小镇。

债券交易失败之后,出于离奇的愤怒也是利益使然,Axe决定对Chuck和他老爸以及好友投资拥有大量原始股的水果汁公司进行攻击。

通过对水果汁投毒使得该公司爆出食品安全丑闻,在股票上市当天股价被高位截杀,并且对其全力做空,股价从当日最高超过30元一路跌到收盘价3.85元。原本想到终于既整了Chuck一把又狠赚了一把,却没想到精心设计的投毒过程都被Chuck派人暗中视频记录下来,并成为直接罪证被司法逮捕。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人不可能永远被幸运眷顾,内幕消息也不总是能够带来超额收益。这时候大家会想,他已经那么成功了,拥有了那么多的财富,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去追求完美的不败战绩呢。其实,这一切都是人性使然,不管是基金大佬还是普通投资者,都不例外。接下来我将对此作一一阐述。

▌三、传统金融学:投资个体应该怎么做

在传统金融学中,理论假设人是理性的,风险规避型的。所有的投资者接触到相同的信息,能正确、快速、无偏见地解读,且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最大效用化决定。而这种类型的理性投资个体组成了价格能反映所有相关信息的有效市场。我们当然知道现实投资中并不往往如此,传统金融学的理论更多专注于解释投资个体该以何种合理的形式呈现。

投资个体确实在有些时候会以理性的方式进行交易,但在很多时间里他们的行为会被更多外界因素和内在情绪变化所影响或干扰,也就是变得不那么理性了。

那么,什么是阻碍传统金融学理论成立和理性投资个体存在的挑战呢?我认为有主要以下四点:

(1)做交易决定时因缺少信息或决策过程本身有瑕疵而出错;

(2)优先考虑短期目标而非长期目标;

(3)缺失非常完善的信息或只获得片面化信息,因而对未来影响作出不合理的评估,;

(4)不规避风险,超出了自身的风险承受力。

▌四、行为金融学:投资个体会怎么做

传统金融学专注于解释投资个体应该怎么做,而行为金融学则更专注于解释投资个体会怎么做。在行为金融学理论中,投资个体可以是风险规避型的,风险中立型的或风险追求型的。

对于这三种类型的投资者,可以用一个小例子来解释。假如参与到一项投资交易中,每投入一笔钱即可收到同等概率下50元或100元的回报,也就是这种交易的平均回报额为75元。这其中:

(1)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会追求更大的确定性机会,也就是每次投入少于75元的成本,而希望平均每次能收到75元的回报额;

(2)风险中立型的投资者会对于收获和亏损持同等程度对待,也就是每次投入75元的成本,而希望平均每次能收到75元的回报额;

(3)风险追求型的投资者相对于亏损会更追求收获,也就是每次投入超过75元的成本,而希望平均每次能收到高于75美元的回报额。

当然,理论中也提到一个投资个体可以是这三种风险类型的结合体,一个人既买人寿保险又去澳门赌博是不矛盾的。个体的投资选择,关键在于获得的信息的呈现方式和接收方式,可以直接导致情绪偏见和认知偏见。

因此,投资个体可以是或者不是做出像传统金融学提到的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决定,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市场偏离其原本的有效性。这可以通过有限理性和预期理论来解释。

有限理性

首先,我们必须纠正一个许多投资者的认知偏见:安全的投资不等于理性的投资。

有限理性就是阐述了人的投资决定会受到其知识容量的限制,而无法做出理性和效用最大化,取而代之会选择做出一个令他自己感到满意的决定,尽管这个决定可能不是最优化的方案。

举个例子,一位投资者想要将自己的闲置资金进行投资,他希望这项投资能得到来自政府的保障。因此,他拜访了一家银行并且咨询了定期存款的利率,在比较之后选择了他觉得合适的三年定期存款。那么,他可以称得上是理性的投资者吗?当然不是,在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寻求其他潜在的可行性方案,接收知识的容量受到了限制,因此我们并没有理由可以推断这就是效用最大化的投资方案。

预期理论

预期理论则是解释了投资者并不总是属于风险规避型的,而是属于损失规避型的。

在预期理论中,做投资决定是分两阶段走的。第一阶段是编辑阶段:在充分接收信息后,将类似结果的信息进行组合,并且确立评估的基准。第二阶段是评估阶段:通过评估基准来衡量预期价值,因此人们往往更加关注投资决定预期带来的财富变化而不是所导致的财富水平,也即是更加看重损失的规避而不是风险的规避。

显然,不同评估基准将会导致不同的评估结果。举个例子,如图所示:

在这三个投资组合中,如果以成本价而言,组合三的收益率最高;如果以昨日收盘价而言,组合一的收益率最好;而如果以去年年终价格而言,最佳收益又变成了组合二。

将当前的情况和不同的评估基准作比较,会带来完全不同的认知和情绪感受,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之前收益颇丰,Axe却仍无法容忍一个季度业绩的下滑,这就是选择不同评估基准带来不同的认知。

研究表明,大多数投资者在面对收获时更趋向于风险规避,他们更喜欢落袋为安。

如果一个赌约是相同概率下赢5000元或什么都没有,或者100%赢3000元时,人们通常会选择直接拿到3000元。然而,当面对可能性的亏损时,投资者更趋向于追求高风险,他们会因为害怕亏损而通过追求风险来作为规避亏损的手段。

这其实也很精确反映了为什么Axe在业绩下滑后会高仓位买入违约程度极高的市政债券、做空尼日利亚货币奈拉和水果汁公司股票了。

当提供两个选择:第一项是100%会输掉70元,第二项是同等概率下赢30元或输200元时,人们往往会选择第二项去搏一把而不是坐等输掉70元。即使第二项选择的数学期望是-85,实际上是比100%输掉70元还糟糕的选择。当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不再像面对收获的时候那样保持理性了,他们相信自己会赢,不愿坐以待毙接受绝对的损失,这就是人性的一面。

▌五、结语

人类的生存本能决定了人们更趋向于或高级别风险或低级别风险的投资,而不是选择中等风险级别的投资。投资者在面对收获时会比面对损失时更趋向于理智,在遇到可能性损失时更趋向追求高级别风险来规避损失,即使这种做法的数学期望要比直接的损失更加糟糕。

股市有句行话叫“Dead cat bounce”(死猫反弹),意思是股票在长期下滑后会有一波短暂的反弹,但死猫就是死猫,即使有反弹还要往下跌。所以,有多少次你抱着侥幸的心理不愿割肉指望反弹,或通过加仓来降低成本指望反弹回本,最后却遭遇了更大程度的损失?

回到开文时的观点,理性投资有时候是在做与人性相悖的决策。这场修行,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求索就在当下。

(来自金融界)

更新日期: 2017-09-30 19:00:24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从神剧《亿万》看你离理性投资有多远?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