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上德州扑克高端局的,你得是创投圈,科技界或者文创圈的一份子,而你隔壁桌的玩家们可能是汪峰、柳传志、马云或者李开复。

作为一款风靡创投圈的休闲游戏,德州扑克吸引了不少商界、娱乐圈的大佬,而牌桌上流动的不止是上万的筹码,还有潜在的商业合作机会和一拍即合的高端人脉。在德州扑克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休闲品时,一个关于德扑的产业链也日益成形,这其中既有专业的德扑选手,也有围绕德扑而生的俱乐部、赛事和线上平台。表面看起来,德扑仿佛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俱乐部怎么盈利?

在国内,德州扑克玩家约有6000万人,近几年开设的正规德州扑克俱乐部数量超过了500家。这些俱乐部通常装修得高端华贵,与德扑本身一样,机遇与风险并存。

一位德扑俱乐部运营者说,加上房租、水电、消耗品和十几个员工每人四五千的工资,一天的成本就在一两万元左右,但这些俱乐部也有自己的盈利之道。

一方面是玩家入场的门票收入。在北京,绝大多数德扑俱乐部以开办MTT比赛为生,每位玩家需要缴纳100~200元的报名费,最后获胜的前几名可以得到价值更大的大型比赛门票和会员卡积分。但是门票收入往往与玩家奖励、日常成本相互抵消,构不成俱乐部的主要收入。

这时候高端玩家的价值就展现出来了,这些人在俱乐部做企业推广,通常涉及金融、奢侈品等土豪行业,广告展现形式也很多,比如记分牌上打广告,或者俱乐部内只向会员提供赞助商品牌的物品。这样一来,广告为俱乐部带来了大额营收。

而广告收入成为重头的一大原因,是法律不允许俱乐部抽水,这也是俱乐部与赌场之间的一个显著区别。而俱乐部们自己也清楚,就算抽水5%到10%,也是极小的数目,不足以支撑30%的毛利润,所以何必去踩那条红线。另外玩家在俱乐部其实赢不到钱,所有消费都变成了会员积分,所以最终获利的还是俱乐部。

德扑比赛奖金不菲

任何竞技游戏似乎都能发展成正式比赛的形式。自2012年以来,中国已经举办了4届中国海南国际扑克大赛(CPG)和5届中国三亚扑克游戏锦标赛(WPT),以及数量繁多的小型德州扑克锦标赛。

这些比赛的举办方既有腾讯这样的游戏公司,也有文化公司。通过赛事,游戏公司可以将线上游戏平台和线下活动打通,实现用户的相互引流,而对文化公司来说,既可以靠比赛盈利,又可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样可以从中获益。

而对玩家们来说,德扑比赛是一个赚钱的机会。2016年WPT为第一名陈昊颁发了888万元奖金,而腾讯方面则宣布今年年底将在三亚举办首个WSOP China比赛,赛事总奖励将会达到1600万人民币。

当然这样的机会还是非常少,只有少数专业玩家才能拿奖。而平时,职业玩家们的收入也是忽高忽低,最多时每天能赢8000元,而运气差时3个小时之内就可能输掉价值27万元的筹码。这些人中还有精于计算的清华数学系高材生,还有人放弃原本3万月薪的工作,专职打牌。

玩家不涉赌也能赚钱?

在一个充斥着金钱与机会行业,当然也存在着其他赚钱的模式——约局。一些人扮演局头的角色,他们事先通过支付系统从平台处购得一定数量的游戏币,之后再发放给入局的玩家,并从中抽取3%或5%不等的服务费,在一些线上德扑平台上,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依靠这些线上平台,普通德扑玩家也摸索了一条生财之路,他们在平台上通过打德州扑克赚取游戏币,然后再从淘宝上把游戏币卖出,有90后创业者就靠此补贴家用。

比起在俱乐部或者平台上直接游戏,更多人喜欢约局,这让德扑从一个只出不进的纯消费性娱乐活动,变成了可以赚取差价和服务费的外快手段。

尽管俱乐部、平台借用德扑做起了游戏服务,但是德扑天然自带的下注、筹码等属性,还是让这个行业处于灰色地带,并成为法律重点盯梢的对象。目前已有一些德扑赌博的新闻曝光,而这些德扑从业者们只有注意不越界,才能在行业中实现个人的财富增值。

(来自氪星情报局)

更新日期: 2017-10-02 19:00:50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李开复痴迷,清华精英入局,赌场高端游戏走上洗白之路!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