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鲁舒天 / 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543篇原创首发文章

“不懂的事情,你自然会多加小心。惹祸上身的是你自以为懂的事。”

——马克·吐温

在那部改编自前债券交易员迈克尔·刘易斯的同名畅销书、最终荣获2016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电影《大空头》里,开篇便引用了著名讽刺作家马克·吐温的这句箴言,翻译成更直白的话即“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大空头》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故事蓝本,其中蕴含的知识性与专业性堪称华尔街类型片之最。但如果仅将它当作金融小白的科普教材,或是当作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一次回眸,均无异于牛鼎烹鸡。《大空头》不仅复刻了华尔街的寡廉鲜耻,反思了人性缺陷和金融体系的弊端,它还存在对更深远命题的遥指与洞见,其实际价值堪称金融版的《楚门的世界》。

逆天做空,对赌华尔街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祸及全球,声名显赫的华尔街正是首当其冲之所在。当绝大多数投资者被金融危机的狂潮吞没,一些籍籍无名的金融天才却抓到了救生圈。原来后者早已透过数据模型看到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缺陷和那些行将幻灭的泡沫,在众人沉溺于次贷市场的繁荣与金融工具的泛滥时,他们下定决心做空市场,赌美国经济崩溃。最终,当末日来临,闷声者赚得盆满钵满。

《大空头》里才智过人、逆流而上的少数派大致可分为彼此互不认识的三组人,其相同点则是均在次贷危机前的2-3年间捕捉到了这场可预知的灾难的蛛丝马迹。

第一组:马克(基金经理)团队与杰瑞德(德意志银行交易员)

第二组:查理、杰米(资产管理公司合伙人)与本(前摩根银行交易员)

第三组:贝利(基金经理)

在第一组人物关系中,杰瑞德的角色是掮客,他说服对房地产信贷市场泡沫已有警觉的马克大量购买用于做空MBS(抵押贷款证券)的CDS(信用违约互换),继而在大厦将倾之际坐收佣金。

在第二组人物关系中,查理与杰米顺藤摸瓜发现了CDO(担保债务凭证)的缺陷,公司资本体量甚小的他们请人脉通达的本出马替自己拿到ISDA(国际掉期及衍生产品)协议后,亦开始大量囤积用于做空MBS和CDO的CDS。

第三组关系最纯粹,从头到尾是贝利博士在单干。他通过研究次级贷款债券的说明书、利率浮动数据和还贷情况最先发现了信贷市场的危机,遂游说于各大投行,大量购买CDS,并死扛老板与投资人。

这里解释一下他们要做空的MBS 。

在MBS被发明前,作为债权人的银行提供资金给买房者,一要承担买房者的违约风险,二要忍受房贷的回款周期。而在资产证券化之后,美国政府支持的金融机构便可将银行面向社会公开发售的房贷购入并打包成“房贷池”,切分成份后通过评级机构的评级以不同等级卖给市场中的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银行通过卖债券收取提成,投资者未来可以收到买房者归还的钱。MBS解决了两个供需问题:一,银行的资金流通畅,可以不断放贷;二,投资者获得了比国债收益高、因为分散化而风险更小(有违约、先损失低评级;个体违约不影响“房贷池”整体)的债权投资工具。

天下皆贼

“房贷证券、次级贷、份额……这些词让人头疼是吧,是不是让你觉得很烧脑?这就是它的本意,华尔街特别爱用玄乎的词,让你觉得只有他们才能做得来。或者你撒手不管,他们就更高兴了。”如上述台词一般,《大空头》里充溢着解构金融壁垒的黑色幽默,电影展现的是:投行如何用风险的复杂化掩盖产品的风险?评级制度存在怎样的盲点?金融界怎样运用术语的谎言欺骗客户?

《大空头》里的贝利是最先决定空头的人,他从MBS“贷款池”的数据中发现了蚁穴的存在:想卖房又信用好的人毕竟有限,为了能有更多贷款打包成债券,须让那些信用不好又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参与其中,次级贷款就是这么来的。银行由于可将贷款风险转移给债券购买者,所以不核查贷款人的信用。

如果说充斥着次贷的MBS是狗屎,CDO则是猫屎包起来的狗屎。当次贷泛滥后,银行家们将卖不出去的次贷连同其它种类的债权和应收账再次打包,分成不同等级卖给投资者,这就是CDO。投资者以为在CDO中有低等级的分层垫底,买高等级的就一定没问题。它成了无限循环,每个循环中垫底的低等级都可以衍生成新的CDO,但最终一切都要落实于贷款买房的人是否有能力偿还。

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为刺激信用不好的人购房,便为他们量身定做了Ninja Loan(忍者贷款)。不管工作、收入、信用,来者不拒,这样的贷款基本是浮动利率的。贝利发现其中绝大多数贷款到2007年的时候要重新调整利率,届时利率将高到令贷款者无法承担。如果“贷款池”资不抵债,依据它所做的投资产品MBS自然碎尸万段。所以贝利同投行就美国房市打了巨赌,他大量购买CDS以获得房市崩盘后的回报。CDS本质上是一种可对冲信贷违约风险的保险,非资产持有人也能购买(好比你给别人的汽车买了份保险,车报废的时候你能拿着保单去领钱)。但在此之前,投保人每月须支付巨额保费。

如果说贝利的决断来源于他“闭门造车”式的推演,马克这条线则更贴合实践。接受了杰瑞德布道的马克团队为了弄清“房市是否有泡沫”和“银行家们是否知道泡沫”这两个问题,亲赴房市火热的迈阿密调研。他们发现:房产闲置率奇高、房贷断供现象普遍、住户基本无收入。房贷中介告诉马克,90%的房贷都是可调利率的次级贷,地产公司乐意做这种交易,他们也能赚得更多。至于核实贷款人的信用则不必要,因为大银行很快就会买走房贷合同。一边是一无所有的穷移民在合同上签字,不懂利率、不问问题;另一边是中介们靠着信用级别比移民更低的脱衣舞女赚得不亦乐乎。马克约见了一个脱衣舞女,她说可调利率贷的首付只要5%,中介告诉她违约还可以重新贷,所以她有五套houses外加一套apartment。

银行需要挣钱,搞房产和房贷的人煽动人们贷款买房,贷款者出于对利率和产品的无知、对物质的贪婪,签下一个又一个房贷。面对环环相扣的泡沫,押注房市崩盘的主角们却迟迟等不到转机,即便房贷断供已破纪录,次贷证券的价格还是在涨,债券评分也迟迟未动。马克与副手遂去标普评级机构与工作人员对质,本该作为第三方独立评级机构的工作人员却义正词严道如果这里不给出好看的评分,银行家们就去找隔壁的穆迪评级机构了。与此同时,查理与杰米费老劲做空的CDO也坚挺无比,查理判断也许银行是用沙子把狗屎盖起来了,后者不希望大家意识到他们手中的CDO是狗屎。

在拉斯维加斯的美国证券化论坛年会上,主角们发现整个行业的确已经愚蠢到一定的境界,所以并非自己看错了,而是他人都瞎得太彻底。不仅如此,监管委员会与被监管对象也沆瀣一气,法律甚至没有限制他们相互跳槽。马克在杰瑞德的引见下还见了一个拿着机构的好处费、但却声称代表投资人的CDO经理,两面三刀的后者向马克描绘了作为衍生品的合成CDO的无所不用其极。马克问他:“5千万美元的次级贷,赌在上面的钱能有多少?”CDO经理轻描淡写地吐了个数字:“10亿美元。”

当然,最恶心的还是华尔街的银行家。当发放次级贷的金融公司申请破产,银行一面兜售明知一文不值的次贷证券,一面自己买违约保护的保险。而在止损未完成之前,他们则以各种理由拖延赔付贝尔们保单的可能。查理与杰米找到媒体曝光此事,媒体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们砸饭碗的事情自己可不干,况且这种事情银行家们也不会认。

警醒的少数派

电影讲到这里已经告诉了我们:为什么面对如此巨大的金融风暴,华尔街从系统到个人全都熟视无睹?因为整个金融系统都在欺诈。大家为了既得利益层层相护,各弃其职:评级机构讨好银行抢客户;监管会人浮于事;媒体日常和稀泥;经济学家划船不用桨全靠浪;衍生品设计师更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金融”在华尔街人士这里已经成了“逐利”的同义词,里面掺不进一丝的道德与人性。

在次贷危机面前,金融“精英”们固然该谴责,但投资者和贷款人也不过是跌进了自己挖的深坑。如果他们不贪,不为分一杯羹而心存侥幸,何以连养老金都赔进去?只有被迫卷入金融游戏的局外人才是无辜的,他们被华尔街复杂的把戏耍得昏头转向,成为玩家案板上的鱼肉。这场金融危机造成了800万人失业、600万人无家可归,这还仅仅只是美国的情况。

很多评论把《大空头》肤浅地解读为如下内核:

  • 超前者做了普通人看不懂的事情;
  • 在行情疯狂之际保持逆向思维更能应对风险;
  • 投资是门孤独的艺术;
  • 想挣大钱必须得有智力、耐力、本金以及贵人相助;
  • 大投行的体制存在限制逆势交易的局限性,小机构的边缘人物更有逆袭的机会。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在主人公们“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故事中看到更多,比如电影开篇的那句台词——“这些人发现了经济中心的弥天大谎,方法不难,只是随大流的人永远不会去做:亲自去了解”。这些警世的符号背后,到底是怎样不流于俗的人格,这似乎是更值得挖掘的主题。

笔者按照三个层次由浅及深地给他们定性:

第一个层次是 查理与杰米,一种善于思考、充满干劲、敢于冒险的形象。他们能发家就是因为敢于在大众低估的坏事件的发生概率上逆向下赌注,这比起大众的做派确够有新意了,但二人的局限性还是存在的——当他们和CDO经理们谈完生意疯狂庆祝的时候,本愤怒地斥责道:“我们是在赌美国经济崩溃,如果我们对了,人们会无家可归,大批人会失业,大家会失去退休存款,养老钱都没了!我最讨厌这行的一点就是人不是数字,我告诉你们,失业率上升1%死亡人数会增加4万人,明白吗?这种时候还跳舞实在太过分了。”

第二个层次是 马克,他看上去鲁莽自负,但内心有良知和底线。作为华尔街一员的他认识到了人性的贪婪,却不习以为常,所以他告诉昧着良心赚钱的评级机构工作人员——“立场和对错是两回事。”马克的人格其实是普通人可以触及的模板,因为他只是坚持了基本的人性,如果有人觉得当马克都太难了,那只能说他心中根本没有对错的判断。马克在电话中同妻子讲得那段话也很耐人寻味:“我这个圈子,留下烂摊子走人的实在太多,可群众还一副安逸的表情,以后他们全被玩完。他们关心什么?关心球赛,关心哪个女明星去戒毒了。”

第三个层次是 贝利,作为典型学术死宅的他不受主流舆论左右,不靠实地探访和内线意见,单从浩瀚的数据和文件中就能推出世道败坏的真相,以上是他作为金融天才的一面。比这一面更可贵的是他的人格,一种高端“楚门”式自我解锁的人格,他很早就发现了世界的真相,很早就站在了权威与庸众的对立面,所以他具有警世格调。

在《大空头》的末梢,贝利一边听着语音信箱中鼠目寸光的投资人骂他的留言,一边在键盘上敲下这样一封信:“我和我妻子是在网上认识的,我的交友资料写道‘我从医学院毕业,一只眼睛失明,不懂社交,助学贷款还欠14.5万’。她的回信是‘我找的就是你这样的’,她的意思是我很坦诚,所以我也对你们坦诚…人们总希望有权威来告诉他们如何选择价值,但他们选择权威并不是基于事实情况或是成就,他们这样选,只是因为这些人看起来很权威,并说出了他们想听的话…”

贝利从不盲从大众,所以他从未在大众都觉得“没问题”的问题上玩砸,他更相信真相——“真相就像诗词,可绝大多数人都讨厌诗词”。大众看到《大空头》里的贝利们,或许会深感他们的精明;但当贝利们在大众的现实生活中出现,他们更有可能被当成彻底的白痴。如果更多的人不能学会离贝利们更近一点,次贷危机什么的或许换张脸就会又回来了。

  • 作者出生于1992年,金牛座。
  • 作品链接:

《这个时代欠《二十二》的,不止一张电影票》

《许知远和马东促席对作,年轻人却只看到“尬聊”》

《从<建军大业>到<战狼2>,主旋律的商业化与商业化的主旋律》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来自秦朔朋友圈)

更新日期: 2017-10-25 19:00:44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次贷危机十年:举世皆醉时,他们还醒着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