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赵丽颖、肖战、王凯等520多名明星和艺人以及70多家影视传媒发布联合倡议书,剑指短视频侵权,这是影视业在短短1个月内,对短视频侵权现象第二次联合发声。

第一次是在4月9日, 50余家影视公司、5大长视频平台以及影视行业协会发出联合声明,呼吁短视频生产者,尊重影视版权。

广大网友并不是一边倒站在明星和影视公司一边,而是认为很多混剪的短视频确实有其原创性,深受广大网友喜欢。 

各方对短视侵权的争论焦点和难点在于:如何界定视频二次创作的原创度?或者说,短视频生产者到底只是纯粹的搬运者还是内容创作者?

问题很大,但无巧不成书, 答案豁然呈现在我同一天读完的一本书里。

一、混剪和版权保护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读完知乎出版社的《创作者》这本书。该书作者张宁,以创作者和知乎平台内容战略规划者的双重身份, 深刻解读了内容的创作,品牌,平台,商业和未来演变。 

《创作者》对内容创作过程解构时,专门用一章篇幅阐释“混剪”,这恰恰为解决短视频侵权问题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按照书中的定义,“混剪是取材于已有的内容创造,并以全新的理解方式重新组合,以二次交工和重新阐释的方式产出全新的创作。”它与抄袭、习惯、搬运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混剪虽然一样是对内容的二次创作,却融入大量作者的个人阐释,并带来新的价值。 

人类文明得以高速发展,最重要就是后人能站在前面巨人的肩上。绝对纯粹的原创,在当代已经几乎绝种了。为了说明混剪的重要意义,书中旁征博引,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案例是B站“镇站之宝”《猛男版新宝岛》混剪视频。该视频2019年5月上线, 用的是菲律宾街舞男团的舞蹈配上日本乐队的音乐,但目前累计播放量已经达到惊人的6000万, 混剪的惊人创造力可见一斑。

任何创新,都必须引用、借鉴、继承前人成果,大到诺贝尔奖,小到写一篇科普或者财经文章。创新其实是一种广义的混剪,是需要大力支持的,因为它是人类进步的力量源泉。

所以,判断短视频是否侵权,关键看其是否有创新,是否能称得上“混剪”,是否能带来信息增量,是否能贡献作者独到的想法和付出。

我们支持混剪,但是混剪的创作者,并不能独占创作成果。毕竟,如果分配机制不合理,原创作者的版权得不到保护,那同样会损伤整个社会的创新。这点上,我很理解目前影视业由明星和影视公司对短视频发起声讨。随着短视频崛起, 流量和收益,都由短视频混剪作者无偿享有,而作为原创者,他们的版权却得不到保护,如果长此以往,谁还去拍原创视频呢?

核心的问题,即是在《创作者》文中提到的“封闭和开放”的边界问题。只有创作者的版权得到保护, 内容创作才能昌盛繁荣。国外油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简历了Content ID系统,和大型版权提供方达成一揽子授权协议,让创作者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特定音频和视频,国内各大内容平台,也开始布局类似的平衡“封闭和开放”的管理版权机制,完善各方的利益分配,这次声势浩大的明星和影视公司倡议书倡议书,引起各界关注,也必将加快各大内容平台版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成为独一无二的创作者

有创新就不会被认为是抄袭搬运。那创作者如何保持持续的创新?这是每个创作者面临最大的挑战。

作为一个财经媒体创始人和一个高产的财经内容创作者,我曾经走过弯路。

我在写作初期选择流量为唯一目标,写一些迎合大众口味,让大多数人看得爽的文章,以此获得更多粉丝关注,更多平台资源倾斜支持。但很快,我的创作,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般, 开始枯竭。在一段很长时间里,创作对我变得索然无味,成为一种令人疲惫的工作,一种沉甸甸的负担。

在多年前一次10日禅修后,我得到启发,把“道法自然”用在创作上,选择表达真实自我,自我放飞。用我擅长的财经评论员方式,写我熟悉的财经领域,分享我深度和专业的投资决策过程,纯粹体会创作的乐趣,哪怕方式多曲高寡和, 内容多小众,流量有多低,因为我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我,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创作者,才能持续地出带有我个人风格的作品。

从此,我任督两脉被打开。创作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成为我一张“超级”社交名片。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最难的是信任,而信任的基础是真实。名片,只是加速建立信任的一种工具。但是创作者天生自带名片,因为作品本身能跨越时空,最大化减小沟通成本。正所谓文如其人,见字如面。天南地北从未见面的陌生人, 可以通过网络上搜索我和我上千篇的文章, 了解我的成长历程,我的想法和观点。创作也成为我最高效的社交方式,我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因为读我文章,先和我“神交”多年,最后才成为挚友。

当我读到《创作者》里,“只有真实、才独具一格,避开竞争形成个人垄断”,我不禁会心一笑;读到“社交资本如同一种可储蓄的货币,创作者通过不断创作,为自己积累财富,并在后续的创作中享受这种财富的复利”我不禁拍案叫绝,感觉和此书相见恨晚。

以上就是张宁先生以创作者的身份给同为创作者的我带来的共鸣,但这并不是书的全部。张宁先生也以内容平台战略规划者的专业角度,精辟地阐明如何选择平台,如何借助平台流量,打造内容品牌,媒体形态和商业模式演变对平台和创作的影响等,干货满满,引人深思,这里我就不再剧透。

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创作者?相信读完本书的人都能得到自己的答案。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文章来自:https://www.bitpush.news/archives/1414181?from=listen

更新日期: 2021-04-27 01:10:15
文章标签: ,
文章链接: 网络版权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创作者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