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洞察:中国改革面临政策难落地尴尬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正当时

相较中国疾风暴雨,重拳打击腐败的高压态势,推进改革的速度似乎并不慢,查看中国政府网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下,按公文种类分就有3,846个,其中仅2015年发布的有193个,而涉及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的就达363个。

尽管政府公文涵盖政务、国民经济管理、财政、金融、审计、政府职能转变等社会经济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有关环境保护,生态资源破坏要补偿的政策文件中不乏措词严厉的表述,防治大气污染的条例无论国家层面或地方政府出台的亦如繁星点点。

但现实却是:被雾霾包围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部分城市重污染天数持续增加;中央政府简政放权的清单不断增加,中央政府为稳增长各项改革举措出台时雷声不断,但政策落地以及执行效果好坏的反馈却显得无声无息。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中国正值改革期,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定位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尚未厘清,政府自身改革有待强化;另一方面强势反腐下对官员的约束越来越多,但同时却缺乏正向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也为懒政惰政盛行的官场不作为提供了生存空间。

中国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就认为,在依法治国的大思路下,法无授权不可为,哪些政府的行为是法律授权的,哪些没有授权边界是不清楚的,政府的权力清单并不清晰。

“负面清单管理刚刚起步,很多人留恋手中的权力,留恋手中的‘那把米’,要减少政府的权力和手中那把米,财政的钱要统筹使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方面一定要下决心。”刘尚希称,有法律的就要严格按照法律来执行,比如预算法,否则政府职能转变就更难办。

中国在2015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预算法,该份旨在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的法律虽不乏诸多亮点,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但相较纸上的明确规定有多少能在现实中落地,专家们评语显然并不高。

“预算法是写在纸上的,还需要人去执行,不能指望预算法一颁布就自动执行…今年实施的预算法只能算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效果有一点但并不理想。”刘尚希称。

此外,在中国高压反腐,整顿规范官场规矩和秩序的同时,如何改善并提高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并明确职能部门权限,旨让行政管理效率最大化而管理成本最小化,尽快建立一套官场用人的正向激励和考核机制也显得尤为迫切。

眼下中国经济正面临三期迭加的压力,虽有经济规律自身原因,但官场不作为风气以及由此导致的政策落地难也影响了改革红利的释放。

“经济上不去现在不是钱的事,很多地方有钱有项目,但不愿意干,因为看不准,银行惜贷,地方政府惜力,都是因为风险大看不准,但两者关注的风险内容却不同的,关键是要有好的激励机制。”刘尚希称。

很显然,地方政府惜力是担心项目出问题后导致官位不保的官场风险,而银行则是担心增加坏帐的市场风险。

这与一位参加过国务院督查工作的专家看法一致。该位人士提到,督查只是检查地方有没有落实中央的政策,但不太关注政策效果好坏,事实上目前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他提到,改革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很多改革方案本身也有待完善,需要通过不断试点修正再全面推广,这也是中国眼下推进改革的路径:先试点再全面推开,而这必然涉及到干事的人。

对此,一方面要问责,另一方面也要有激励机制,这方面需要尽快落实。目前是问责和约束机制增加了不少,但没有新的激励机制,必然会导致官员不作为,这比经济下滑更可怕。

“增长速度下滑是有阶段性的,最怕的是人心下滑,事是人干出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是一个结果,人心不能滑坡,积极性不能滑坡。建立一套新的激励机制,包括对政府怎么考核都要调整,中国需要尽快建立这样一套机制。”刘尚希称。

一年一度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在12月召开。中国国内大型投行–中金公司就预计,宏观政策基调将转向供给端改革,同时兼顾需求端的有效管理;供给端改革由于阻力大往往进展缓慢,如果要取得成功,关键要有坚强的执行力。

(来源:路透社)

更新日期: 2015-12-08 04:42:24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中国改革面临政策难落地尴尬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正当时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