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502-poster-1280-ethical-career

华人在金融哪些领域更有前途?非target school的同学如何求职华尔街?每年选拔二十人的华尔街人才培养项目是怎样的?

本期微访谈记者对话美国骑士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华尔街人协会会长陈迅勇,为您解答关于华尔街职场您最关心的问题。

受访者: 陈迅勇,美国骑士投资集团(Knights Group)董事总经理,华尔街人协会会长。

访问者: 赵晶莹,倾听华尔街记者

记者:很高兴您能抽出时间接受我们倾听华尔街的采访,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贵公司的基本情况。我看到我们骑士投资集团主要有房地产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以及并购这三方面的业务,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这三方面业务的比例。

陈迅勇:我们70%是房地产开发,大概做了五六年,去年进入曼哈顿,七十层左右的楼我们是作为共同开发人,有两栋,都是在曼哈顿的中心地带。中国人来美国都是买楼,这个我们觉得没什么意义。买楼的收益率在3%-3.5%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自己开发建楼,收益率就会比较高。这两年有些中国投资人出现,我们的项目大概10%-20%是从中国来的投资人,这个领域每年20%-25%的收益都是很正常的,所以是非常值得进入的一块。

关于PE投资,我们等于是Principal Investor, 我们大约投了二三十家公司,高速消费品,TMT, 农业,航空都有介入。第三块就是并购,占我们美国业务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这部分业务主要是客户的追问,从中国来的公司想在美国收获些优良资产,把他们的产业提升,技术提升,这是他们主要看中的一些事情。行业上医疗居多,也有过来买银行,主要是美国擅长的一些行业。已经有几家医疗的上市公司在我们的协助之下收购。

记者:关于华尔街职场,很多公司都是从暑期实习生中选出来年招聘的正式员工,您毕业后找到第一份工作也是这样吗?当年的招聘政策跟现在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陈迅勇:实习生80%会进入公司,但对于公司,大部分还是从市场里招聘的。如果能进入前一年的实习生,再进入公司工作就相对容易。我当时是毕业后直接进的,很多人也是这样的,不见得一步到位。过去到现在招聘政策都差不多,只是招聘的工具和方式不太一样。以前都是手写,寄信,现在改成网申,甚至LinkedIn, Monster这些工具。但是我认为求职者优秀,再有合适的推荐人,就有更大的机会进入更好的公司工作。这个是永远不变的,不管是今天,昨天,还是十年之后的华尔街。

记者:我发现在美国从事金融工作的华人大部分都是做Quant相关,比如Fixed Income, Risk Management, Portfolio Management,而且学术背景大多是计算机,工程,数学等理工学科。您认为除了Quant, 中国学生还在那些工作上更有竞争力?

陈迅勇:中国人主要数理化比较好,语言能力是短板,但是华尔街很多领域是需要这方面的能力的,比如back office,middle office,风险管理, pricing,甚至建立一些系统,都需要一些理科比较不错的同学,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很多中国人都去学金融工程系,最后进入华尔街,也是非常正确的道路。中国人想进入投行很难,在华尔街做到MD (Managing Director)的几乎没有。但是做交易,基金管理,研究,风险等,至少有100多个中国人做到MD。投行没有一个中国人做到,因为你不能带来交易,所以最多只能做到VP。没有人家的语言能力,人家便不会与你打交道。投行就是relationship-driven, 中国人怎么可能跟美国人拼relationship。

记者:我在之前写过一篇关于高盛新提拔的MD的文章中分析了这些MD的学历及职业背景,其中提到大多数MD都有“Target School”的背景,那么您对“非Target School” 但想在华尔街求职的同学们有什么建议吗?

陈迅勇:“非Target School”的同学可以通过校友推荐来找工作。有没有人推荐你很重要。所以可以通过LinkedIn找到校友, 有人refer你,会起到不错的效果。可以每天发出10-15封简历,把量提起来,不要期待大的公司去跟你联系,这是不可能的。在找校友前也要练习对话,rehearsal。

记者:我也了解到您是华尔街人协会的会长,能否介绍一下这是个怎样的组织呢?当年建立这个组织的初衷是什么?

陈迅勇:我们是比较私密的,基本不对外有活动。现在的标准是必须是Managing Director,而且要是major player, 不是一些小公司的。高盛在我们协会不到十个人,所有人都是MD。当时建立时,MD还很少,华人MD基本不存在。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做trading的中国人可以有一个平台交流。我们大概已经做了十四年了,当年很多人都是Analyst, Associate 一步一步做上来了。像12月23号要上映的电影,The Big Short,其中唯一的中国人也是在我们协会。

我们协会现在还设立一个人才培养项目,每年选出二十名学生,每人由协会的一个MD进行一对一培养,最后希望能把他们送到全美八大投行或者其他顶级公司。我们准备做十年,培养两百个华人。中国的几大集团都对我们开放,比如广发证券,银联,中金,基本都至少是副董事长级别在背后支持我们。所以如果我们的学生今年不幸没有找到实习,这几家公司都会接手。今年四百多位申请者都是常青藤盟校的学生,加上斯坦福,麻省理工,杜克这些学校。专业上我们比较open,而且很多对本科生开放,但必须是应届生,可以通过学生会申请。如果这个项目能够帮到中国学生,我们也会很欣慰,能为社会做一些贡献。

记者:您认识很多华尔街的MD,我在之前那篇关于高盛MD的文章中也提到,从高盛的Analyst做起的直到升为MD平均需要13年,很多华人MD毕业后在咨询行业或在其他投行和投资公司就职,之后加入高盛, 这样的职业道路晋升至高盛的MD平均约需要16年。那么您认为多些其他行业经历,或者多些金融领域不同职能的经历是否有利于成为更优秀的金融领导者?

陈迅勇:其实16年很多人都是被淘汰了的。高盛一共3万9千人,符合我们协会标准的人不到万分之二,肯定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有很多阻力。高盛的亚裔很多,中国人也很多,但是多少人能挤进这万分之二,那就是非常难的。中国大陆的MD不算,那些是很容易成为MD的。Sales也是很容易变成MD的。所以亚洲的我们不算,只算华尔街的。我认为多些不同的经历对成为更优秀的领导者是有帮助的。

 

(倾听华尔街记者:赵晶莹)

倾听华尔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日期: 2015-12-14 23:51:40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原创】华尔街人协会会长陈迅勇: 华人做投行MD很难,因为不能带来交易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