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权威人士今天被疯狂刷屏。

从去年5月25日至今,这位权威人士的观点三次刊发于《人民日报》上。每次此人一表态,必然引发热议,市场反应巨大。

显然,拥有如此威力的并非普通人。人们不禁要问:这位不具名的权威人士究竟是谁?

决策层?

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此前曾分析过权威人士的身份。

“侠客岛”统计发现,从《人民日报》创刊至今,该报有超过1600篇文章提及权威人士,共计出现1771次。

其中,在《中共权威人士 评论目前时局》一文中,“中共权威人士”发表了一段纵论时局的评论,其与《毛泽东选集》中的段落高度雷同。“侠客岛”称,“自此以后,这个权威人士多次出镜,写作风格一如既往。即便未必出自毛泽东本人的手笔,也无疑体现着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意图,甚至个性与风格。

这在革命战争年代有着特殊性。“侠客岛”称,用权威人士这个词,事实上可视为一种斗争策略。他们出现的基本语境是,这件事很重要,需要由高级别领导人来发表看法,但又不方便挑明了说。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这位权威人士的话语色彩发生了变化:之前具有浓烈的斗争色彩,之后则温和得多,转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

对于这种变化,“侠客岛”表示,以改革开放为界,能被冠以“权威人士”的,之前主要是因身份地位的权威性,之后主要是因技能和知识的权威性。

从去年到现在,人民日报上出现“权威人士”字眼的次数越来越少,但分量却越来越重。最近的文章都是在谈论中国宏观经济,口吻都是以颇为“权威”的姿态教导经济工作该怎么做,这被解读为“给中国经济定调子、给信心、找方向”。

从去年5月至今,权威人士三次谈论中国经济,均刊发在《人民日报》上:201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专访《五问中国经济》;2016年1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专访稿《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5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专访《开局首季问大势》。

“侠客岛”认为,

无论是经济的紧迫态势,还是新名词新理念提出后的一时迷茫,客观上都要求必须有人站出来谈谈经济了,而且必须是高级别领导。

最近的几篇文章“是一种短、实、新的文风。这种文风,代表了十八大以来,中央对领导干部文风要求的高标准。”

《人民日报》常以笔名发表评论

人民日报从2013年11月开始设立“权威访谈”系列文章,迄今总计发表39篇文章。其中,近80%的文章都出现在第二版头条位置。对市场影响最大的,就是最近三篇。

不过,这些文章里的权威人士大多都是各部委接受采访的对象,均有署名。

第一财经与阿里巴巴旗下的DT财经今日文章写道:

“很多年来,在各位心中,《人民日报》的“本报评论员”即意味着中央声音与高层背景,是极神秘的符号。之前有两位研究者访谈了《人民日报》的内部人员,其表示评论员文章一般由写作组集体或高级记者创作,涉及重要话题,直接表达官方和《人民日报》编辑部的立场,从不使用个人署名。”

人民日报在中国报业和经济界具有特殊地位,其多年来发表的评论文章很多为各色笔名。其中,最知名的评论署名是“任仲平”,其文章风格整体则偏向政治。而近年来人民日报的权威人士文章基本都在谈论宏观经济,因此大概率非此人。

《人民日报》的其他特殊笔名还包括何振华、郑青原、国纪平、钟声等。(下图来自DT财经)

X7C

而部委们想在人民日报上发文章时,也纷纷采用笔名。(下图来自DT财经)

X

迄今为止,官方并未公开权威人士的真实身份,想必未来公布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但可以确定的是,“权威人士”还会被人民日报继续使用。所以,“别问他是谁”。

(文章来自华尔街见闻)

更新日期: 2016-05-09 23:38:14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一年内刷了三次屏 “权威人士”究竟是谁?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