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跑吧”,50岁的小亨利·M·保尔森对44岁的李青原说。

很多年以后,未来的高盛公司董事长、第74任美国财长,津津乐道将这一幕还原在《与中国打交道 亲历新经济大国的崛起》—一本带有半自传体特质的回忆录中。

的确足够戏剧化。12月,北京,长安街上,一个一米九〇西装革履戴着考究无框细边眼镜半谢顶的美国男子,与前联合国传译员、身材娇小的中国女部下匆忙跳下出租车,为了在五分钟内赶到灰褐色的邮电部办公大楼一路疾奔。

守时的回报很快到来。1997年2月27日,香港回归中国倒计时124天,保尔森在中南海紫光阁见到了朱镕基。等候主人到来期间听到的树间喜鹊鸣噪,果然预示良好的开局。保尔森清楚地知道,拿下中国电信香港上市主承销权的意义,将远甚于之前帮助德意志电信高达130亿美元的IPO融资。尽管早在1994年就于北京设立了办事处,但直至这一刻,高盛,这家华尔街顶尖投行,才真正开启了远东的冒险之旅。

迈克·伊文斯,高盛负责欧洲投行业务的主管,是时曾对保尔森抱怨:“这些人根本不懂交易定价。”确实,每股11.8港元较路演时最高询价区仅一步之遥,而金融危机的阴霾早将资本市场因香港回归积攒的人气驱散大半。

事实上,1997年10月23日上市首日,中国电信(2001年后更名为中国移动)即跌破发行价至每股10.55港元收盘。对于诞生于1869年,素来自负到不愿做任何品推亮出本家LOGO的高盛而言,多少有些脸面无光。不过高盛方面很快便发现,中方对于IPO融资到手的42亿美元,以及在特定历史时间中上市事件本身的政治意义,有着更为热情的关切。

“也许我才根本不懂中国交易价格。”伊文斯不久恍然大悟。

自诩为中国资本市场普罗米修斯的美国银行家们学得很快,在用茴香枝传递火种后,他们得到的回报也远高于42亿美元。其中,高盛作为一个“孤例”将得到最大份额的利益。而这顿饕餮大餐蔓延整整20年。

“中国式盈利”

2017年,71岁的保尔森更多是以另一个“亨利”的名义—相对于亨利·基辛格—成为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并通过一家他本人名字命名的非营利环保组织穿梭于太平洋两岸。至于李青原,则于11年前早早回归学者本色淡出江湖。

至于高盛,2009财政年度132亿美元的峰值净利掩盖了其一度的虚弱—关于其利用次生衍生金融品及油价波动“不正确赚钱”的指责始终未停。还好,瘦死骆驼比马大,传言中白宫内“高盛帮”的暗中帮衬以及来自美财政部和沃伦·巴菲特逾百亿美元助资,起到关键作用。

只是,劳尔德·贝兰克梵,保尔森接班人,与高盛历史上最重要人物西德尼·温伯格同样出身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的新一代高盛主席,日子仍不好过。

不妨以过去三年首季财务数据做个对比。2015年一季度,高盛营收106.2亿美元,净利为28.4亿美元;次年一季度,营收大幅收缩至63.4亿美元,同期净利更跳水六成至11.4亿美元。不久前公布的2017第一财季数据有所好转,不过,80.3亿美元的营收以及21.6亿美元的净利表现依旧弱于2015年。

要知一季度从来都是华尔街大型投行业绩最为亮眼的时期。而更麻烦的是,最新这份反弹的季报罕见低于市场预测。

彭博社最新消息称,为了进一步改善业绩,除加大裁员力度高盛已日趋频繁驳回那些百万身家员工关于机票、酒店和娱乐公关费用的报销申请。当固定收益市场依旧处在低迷期时,贝兰克梵只能希望传统的投资和投行业务能做出对冲。

会有意外之财从天而降吗?比如,来自中国。

五分钟疾跑的又一笔红利,发生于距香港回归20年庆典还有14天的时刻。6月16日,安徽口子窖发布公告称,GSCP Bouquet Holdings SRL(简称GSCP)拟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093.74万股,占总股本的6.82%。细心者注意到,早在今年3月11日,同一家公司,同样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或协议转让方式,拟减持口子窖不超过15.92%的股权。这意味着,以出清所持股权为最终目的,过去3个月内GSCP已然在市场上放空口子窖9.1%股权的筹码。

在中国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大规模减持予以高度关注之际,作为中国第17家白酒上市企业,发端于口子窖的动作理所当然会引起关注。GSCP,这家设立于东加勒比海巴巴多斯,一个仅431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却有五分之二为沙滩小国的神秘公司,究竟为何方神圣?

答案很快浮出水面,它恰是高盛为在2008年4月入股口子窖进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专门成立的项目公司。随着未来6个月内减持完成,GSCP也将完成使命宣告关门。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高盛尝试以自有资本投资企业,一个不成文规定已然敲定:3倍回报率。而首次出击拿下拉夫·劳伦28%股权更是一个完美的开始—10倍回报。

放之四海皆准,口子窖也不能例外。市场人士旋即得出结论,以最初的3.55亿人民币投资计,高盛在这家同样是1997年才合并成立的安徽酒厂,十年累计净收益43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回报33.25%,回报率达13.3倍。

果然是“中国式盈利”!

如果仔细观察高盛在中国市场上的行进路径,可以明显发现一条分水岭,即前十年更多以股票和债券承销作为主打,且一度占据明显领先优势,诸如在承销中国电信股票后,又顺势接手了中石油筹资29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售股,中国银行26.7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售股,平安保险18.9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售股,以及中兴通讯和交通银行的海外上市。电信、金融、石油化工领域,高盛几乎一家包揽了所有重量级国资企业资本化的破冰。与此同时,高盛也多次担纲中国政府大型全球债务发售的主承销商。为上帝工作,这是高盛的自我定位,某种程度上,他更接近于上帝的宠儿。

唯一的例外,是工商银行。但这是一次更精明的主动选边。2006年1月,高盛联合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出资37.8亿美元购入拟上市工行10%股份,其中高盛一家出资25.8亿美元,占68.2%份额。而至2013年,在经过5次售股后,高盛净收益达72亿美元。没有达成3倍不假,不过以收益净额计算,确是高盛在华单笔最值买卖。

告别传奇年代

然而自2007年后,高盛便很难独占股票承销的黄金窗了。2014年中国最惹人瞩目的两家电商平台分别赴美上市,结果刘强东挑选了美林和瑞银,而与保尔森私交甚笃的马云,则将4亿美元佣金分别给了瑞信、摩根斯坦利、JP摩根、德意志银行、花旗和高盛。之前曾购入5000万美元阿里可转换债券的瑞信乃当仁不让挑头大哥,高盛只能以“未缺席”聊以自慰。

有不少理由可解释高盛领导力的迅速衰竭,比如“类似共济会组织”的舆论挞伐始终不断,又或者新一批上市公司大多来自民间且分属高科技创新企业,前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倾向与好恶,大概率影响到对承销商的敲定。

还好,利用高盛自身的品牌溢价,除了在日益增多的中国企业大型跨国并购中扮演重要财务顾问外,伺机购入原始股或在PRE-IPO阶段闪电入股也是一宗相当不错的生意。从雨润、双汇到曾创造148元IPO天价发行并在此后引发巨大争议的海普瑞,还有至今迷雾重重的西部矿业,每一次都能以罕见低价格握有10%至30%的股权,锁仓期过后毅然离开。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弹指一算,又过十年。

“我们学到一个至关重要的教训,许多官员能批准交易,但在一个基于共识的决策系统里,扼杀交易只需要一个位置恰当的官员,我们从此学会,不管做什么领域项目,任何可能有利益牵扯的,能想到的人或机构,都要广泛去争取,并且要不懈地把他们拉到我们一边来”。

保尔森在书中的上述表白并不被读者过多重视,但这正是高盛在中国染指一众拟上市企业股权的不二法门。

还有一条他没说,在2000年后的十年间,中国一些地方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急于改制并实现管理层MBO,而基于政策的不明朗,特别是该企业很可能在属地税收上拥有不小贡献,若无一家外资背景人脉丰厚著名国际投行出面入股辅导,那么不仅上市成算不大,改制工作本身亦有可能夭折。

两利相权取其重,无论中外皆是此理。

当然有失手的时候,在太子奶和豫酒知名品牌宋河上,高盛即马失前蹄,但更多的是成功案例,诸如口子窖。

具有中国特色的刚性消费,高盛一直窥伺其中心得满满。所谓有肉有酒生活无忧,对于猪肉上下游加工和白酒企业的热衷,是高盛投资中国有上市意图企业的主旋律。有消息称,包括江苏洋河、双沟,湖北枝江、稻花香,均一度入过高盛考察白名单。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日前,高盛专属QFII席位买入的十家A股上市公司股票中,酒类就独占半壁江山,分别是老白干酒、水井坊、洋河股份以及重庆啤酒和燕京啤酒。

最多时占据25.27%股份成为单一最大股东的口子窖,则是高盛投下的最大注。

一个颇有趣味的细节值得分享。在2008年4月首次以2.65亿人民币入股取得25%股权时,对该公司的估值为10.6亿元人民币,其中5000万元是购入中方包括现任董事长徐进在内35名人士共计4.717%的股权。次年,高盛又追加9000万元投资再次取得0.27%的股权,而这一次单笔估值达到惊人的333亿元人民币。但如果将3.55亿元总投资对应25.27%的总股份,则公司估值为14.04亿元。三道算术题外,显然埋伏着高盛和口子窖二次股改核心人士的谈判与借款的计算。

无论如何,2015年6月29日中国股灾最激烈的当口,口子窖成功上市,两年后,怀揣43亿人民币净收益,有人高兴离开。

问题是,口子窖和目前仍处于锁定期的利群百货,都是高盛于2010年前后埋下的金子,现在只是到了取货时间。在此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环境的一系列改变,以及企业涉及领域的大幅转向,高盛似乎再无得意之作。原本寄望于中国企业大肆收购国际公司,从而在财务顾问费上捞上一票的想法,也因近期形势而不得不收敛。

《华尔街日报》日前著文表示,帮助中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一度是全球投行利润最丰厚的业务之一,但在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对国内一些大举进行海外并购的公司启动排查的消息传出后,投行界正在为这项业务进一步降温做准备。

黄金20年过去,传奇高盛的东方故事,该如何开始下卷写作?纽约哈德逊河畔,那栋在飓风来临时都灯火通明的43层高盛大楼里,有人要细细琢磨了。

(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时报”)

更新日期: 2017-06-30 21:30:28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高盛:一个外资投行黄金时代的告别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