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6月之前乐视网备受追捧,到2016年6月份以来美的集团市值连创新高,资本市场的价值取向悄然发生改变。为何一向贴着“传统制造”、“家电企业”标签的美的集团,突然成了资本市场追捧的热点?这一转折背后的深层逻辑究竟是什么?

1

美的集团优势何在

美的集团属于典型的传统制造企业,在资本主义市场繁荣发展之际,自然不被看好。并且,在相当多投资者眼里,这类企业即使业绩稳健、根基扎实,但仍然逃脱不了想象空间有限,没有太多故事可讲的困局。

自2016年中期起,互联网“风口论”渐趋冷落,加之“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新概念春风乍起,人们发现了制造型企业的价值后,将关注点更多的转向美的集团。

我们先来看看美的集团最近两次大考的成绩单。

2016年,美的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598亿,同比增长15%;净利润159亿,同比增长16%。

2017年第一季度,美的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600亿元,同比增长55%;净利润47亿元,同比增长12%。

这两份成绩单,在中国家电行业堪称无出其右者,即使放在整个中国企业的大盘子里看,也没有几个可以和美的集团相提并论。

依据目前态势估算,美的集团2017年营收规模将冲至2100亿元—2200亿元。

有人会问,美的集团的利润?2017年美的集团净利润预估在166亿元—171亿元之间。这个净利值意味着2017年“中国家电企业净利第一”花落美的集团可能性非常大。

2

格力“文科生”,美的“工科生”?

经营稳健的企业,它的未来一定是清晰可见的。换个角度看,这个企业一定是个风险较小的企业。

决定一个企业的未来是否可以预见的,是这个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否符合逻辑的标准。

美的集团的发展逻辑,就是从一家纯粹的家电企业向泛家电企业转型、从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从本土型企业向国际型企业转型。

基于这一逻辑,美的集团2016年推进了一系列国际并购,从东芝白电、Clevit商用空调,到库卡机器人、高创自动化解决方案。

美的在研发领域的布局,可以说是不惜血本。仅2017上半年,美的就连续在美国圣何塞、奥地利格拉茨,布局了两个国际研发和创新技术中心。

美的因此被媒体誉为“中国最具华为基因的家电企业”。

目前,美的已在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未来还将计划在新加坡、印度等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

定位的改变是一家公司的先决条件,美的集团已经不再满足于作为一家优秀的中国企业,其最新定位已经变成了“一家全球经营的科技集团”。

正因为科技才是推动一个企业发展的最持久动力,因此,成为一家科技公司是几乎所有企业的梦想。我们看,在苹果、华为、微软、谷歌、脸书、三星这些成功企业身上,无一不贴着“科技”的标签。

有比较才有鉴别,把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这对冤家对手进行对比,你会看得更清楚。

2015年初,格力电器进入手机领域,可是两年过去了,格力手机的销量呢?在业内寥寥无几,一息尚存。2016年,格力电器试图通过收购珠海银隆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结果却遭到中小股东联手否决。

自2012年5月接替朱江洪升任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领导下的格力电器虽然极力推进多元化战略,可怜天不助它,业务主体至今依旧停留在空调这一产业层面,吃的还是朱江洪时代的老本。

为何格力电器多元化战略始终打不开局面?不得不承认,和董明珠过度强势的个人作风有关,作为董事长、总裁,我们看到董明珠的决策太过随意,完全听不进去其他股东的意见建议。更要命的是,这种局面始终未有任何改变。

近期传出珠海银隆已进入IPO辅导阶段,一旦上市成功,董明珠个人身价将暴涨。但是,这和格力电器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格力电器的现状:在存量市场,格力电器依旧十分优秀;在增量市场,格力电器让人看不到未来。

难怪外界对美的和格力的评论大相径庭!方洪波主导的美的,发展战略有清晰的逻辑可循;董明珠主导下的格力,所有决策都像个人意志的任性发挥。

可以肯定的是,2017年将是美的集团彻底甩掉格力电器的一年。

(来自海侨会)

更新日期: 2017-09-16 20:10:49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传统制造的美的集团,为何突然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香饽饽”?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