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被叫停、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被勒令停业、平台高管被限制出境配合调查……中国政府针对ICO及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的强监管落地已半月有余,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金融时报、财新网、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频繁发声,就这一套监管“组合拳”出台的原因及影响做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其中有的评论称“要将虚拟货币与区块链区别对待”,有的盛赞“比特币‘降温’凸显监管部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决心”,还有的呼吁要“理性对待虚拟货币投资”。

以下,信链社就半月以来主流媒体的“不同声音”做了梳理,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政府对待数字货币、区块链以及金融科技创新等的态度。

“将区块链和虚拟货币区别对待”

央行旗下《金融时报》:比特币的归比特币 区块链的归区块链(9.26 )

多位专家表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更多的是纯属投机,其交易平台更是暗藏着巨大市场风险,正日益成为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帮凶”,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管理层此次关闭交易平台,是保护我国金融消费者的利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举措。同时,此举也并不意味着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发展将受影响,对于区块链技术还是鼓励的,应该将虚拟货币和区块链区分开来区别对待。

央行旗下《金融时报》金融时报

杨东:暂停比特币平台交易与发展区块链并不冲突(9.2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必须明确地区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与区块链技术。关停虚拟货币交易所禁止比特币平台交易与当前大力发展区块链并不冲突。我们拒绝风险,并不代表我们拒绝创新。只有驱逐假借区块链之名,利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等工具进行的传销、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才能为区块链应用的落地发展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态环境。”

全国性主流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

央行孙国峰:ICO不等同于区块链 监管沙盒不适合中国(9.13)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在接受专访时明确表示,叫停ICO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必须把区块链技术和ICO区分开来,区块链技术可以运用于很多领域、场景,包括一些社会管理领域场景,不应当将区块链和ICO画等号,需要进一步拓宽研究和发展区块链技术的视野。他还表示,金融科技具有很强的风险特征,必须加强监管,美国对金融科技的穿透式监管、功能监管方面经验值得借鉴,但监管沙盒并不合适中国。

《人民日报》旗下人民网

北大光华金融系主任热评ICO:让融资归融资、技术归技术(9.12)

目前国家大力推动经济脱虚向实,鼓励实体经济发展。如果比特币在实体经济中没有应用价值,而只有投资炒作价值,那么限制其炒作,将有利于引导资金从比特币的炒作中回流到实体经济中。在为这次监管政策及时出台叫好的同时,也要再次强调区块链,与比特币及ICO的本质区别。从长期看,这次监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对区块链项目而言,应该是利好的。去除了那些没有实质内容的欺骗性的项目,可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让区块链的生态圈聚焦到创新性的技术革新上,而不是关注在它的隐性金融工具的属性上。让真正有技术内涵的区块链项目有机会发展。(作者系北大光华教授 刘晓蕾)

“严打‘毒瘤’,防止金融‘脱实向虚’”

国家通讯社新华社

夏斌:保证宏观经济质量 宜从四方面对金融领域加以关注(9.22 )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在“2017国是论坛”时指出,中央高层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他认为,从金融领域的角度而言,要保证宏观经济质量,有四个方面须注意讲“质量”。其中之一是:对于数字货币、区块链及比特币等,市场反映很大,要抓紧研究和明确对各种科技金融活动的支持政策、禁止政策。

中央党报《人民日报》

虚拟货币交易缘何叫停 各类所谓“币”的交易平台并无合法依据(9.20)

“不管以怎样的名义进行金融创新,应透过本质看其存在的价值,金融创新的前提是合规,对经济有益、对金融消费者有益,反之则应被限制和取缔。”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杜艳杜艳认为,近期国家快速出手进行的各类清理整顿,市场应该清醒认识到,监管套利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应把资金投入到真正的金融创新上。

新华社:坚决纠正脱离实体经济需要的伪金融创新(9.17 )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比特币“降温”凸显监管部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决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金融创新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要符合监管要求,对那些披着“创新”外衣的伪金融创新行为甚至是非法金融行为必须重拳出击、及时遏制。

人民日报海外版 :“虚拟货币”炒作是个真实的坑( 9.18)

专家指出,“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因此,认为“虚拟货币”具有或将会具有法定货币属性并借此开展投机炒作、网络集资、借贷融资等行为,无疑具有很大的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

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新京报

对比特币强化监管,是防止金融“脱实向虚”( 9.18)

金融只有植根于实体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而不能“脱实向虚”。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经济,这个关系一定不能颠倒。这次监管部门对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强化监管,以及“一行三会”有关负责人的讲话表明,只有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创新才有出路,这是创新唯一的标尺。相反,无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势必得不到政策支持。

“监管需要加强国际协调”

中国领先的财经媒体财新网

李礼辉:ICO监管非常必要 需要国际协调一致(9.18)

谈到近期国内监管对于ICO的政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表示,监管的目的是保护投资者权益,“这是非常必要的监管活动”。李礼辉认为,未来监管会研究常态化的金融制度;另外,还需要国际监管协调和一致行动,禁止数字代币匿名交易、禁止跨国违法活动,但是目前各国还没做好准备。

财新网

朱民:金融科技需要跨区域的功能监管(9.17)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原副总裁朱民表示,面对金融科技,监管必须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并从静态的区域性监管转向跨区域、跨境的监管。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

比特币交易被“毙”了(9.18)

央视财经评论9月18日再议比特币,主持人与嘉宾虚拟货币交易的风险、监管原因以及比特币的发展与未来。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未来的监管方向是要加强监管协调,在此基础上防止出现监管差异导致的监管套利以及市场不稳定情况的发生;另一个方面,国际社会也要进一步探讨,制定国际管控的标准。”

“理性对待虚拟货币投资”

国务院主办的中央直属党报《经济日报》

理性对待虚拟货币投资 ( 9.25)

出现虚拟货币乱象的背后,有ICO的推波助澜,也有平台的煽风点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多层次、多元化投资品种的缺乏。当前,无论是叫停ICO还是关闭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完全取缔虚拟货币交易仍难以实现,只有正确引导投资者的投资心态,才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他

财新网

易纲:凡做金融都要牌照 实现监管全覆盖(9.22)

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再次强调,要坚持持牌经营金融业务,要实现监管全覆盖。他同时透露,央行目前正在考虑提出“负责任的金融”理念,提高消费者风险自担意识。

《上海证券报》旗下的中国证券网

央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用新的监管技术穿透金融创新活动(9.15)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陶玲在“2017金融街论坛”上提出,对于金融创新活动要用新的监管技术去穿透,识别金融创新活动的真实金融属性,从而将其纳入监管构架并给予监管安排。同时,对金融创新活动的监管要趋利避害,给创新留出空间。

(来自信链社)

更新日期: 2017-09-27 19:00:59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理性对待、币归币、链归链,国内主流媒体这样谈论“ICO监管”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