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国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态度》认为,中国的领导角色将为全球气候问题治理带来更多积极可能。同时,达成应对气候问题的共识,意味着世界各国均认为全球经济在未来应该由新的能源来驱动,也就是说,石油这一“工业的血液”地位将会被其它能源取代。本文选自《亚太经济时报》2017年9月19日第四版。

巴黎协定的签署意味着世界各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性深有共识,但美国的退出让该协定的前景陷入迷茫。尽管如此,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多位研究员在《中国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态度》等文章中认为,中国的领导角色将为全球气候问题治理带来更多积极可能。同时,达成应对气候问题的共识,意味着世界各国均认为全球经济在未来应该由新的能源来驱动,也就是说,石油这一“工业的血液”地位将会被其它能源取代。国际石油市场将随即陷入新的动荡。

研究员Livington认为,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清洁能源的普及以及世界各国开始履行巴黎协定条约,石油市场的前景变得更加复杂与扑朔迷离,从石油向新能源转变的全球能源需求可能会给发展中国家与石油生产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政府主导的新能源革命

Livington称,全球交通运输行业正在经历从石油向多种替代能源的革命性转变。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样的转变主要由各国政府来主导。英、法计划在204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型;荷兰宣布自2025年起实现公交零排放。

发达国家在普及交通运输新能源化上走在前列,但发展中国家才是这个转变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在目前油价走低的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应对低油价的政策,直接关系到该国能否避免经济发展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以及由此造成的高碳排放、基础设施低效率。2014年,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因油价持续走低出现了国内汽车总量大规模增加的现象。大部分国民趁此机会选择购买耗油量更大、节能性更差的车型。比如中国,2014年后,小型车的比例减少至50%,而SUV的占比从15%增加至35%。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将经济模式向消费带动型转变列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但作者认为这一转变并不一定能对石油市场带来太大影响,因为因消费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在日渐增加。与经济发展模式相比,中国的交通运输政策才是对石油影响更深远的因素所在。随着一系列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中国的交通运输改革实际上就是工业战略的改革。

低油价阻碍新能源发展

石油生产国对于未来石油市场的预测,是混合动力、电动等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仅会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国际石油企业同样对石油的前景表示乐观,英国石油公司表示2035年电动能源仅会占全球交通行业所消耗能源总量的1%。这样的形势会让全球石油需求在2050年达到2015年的两倍。石油生产国和国际石油企业对石油市场的预测并没有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而变得悲观,可见他们没有将新能源视为可以短期撼动石油这一“工业的血液”地位的威胁。因此,单纯技术上的进步不足以使全球经济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如果全球对石油的使用量减少,石油价格会不可避免地下降,从而出现石油市场的供大于求。但减少石油使用的目标也会因石油价格走低而缺乏号召力,毕竟与价格低廉的石油资源相比,发展替代能源与其使用平台,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成本和技术门槛要高得多。

巴黎协定时代中国成领导角色

尽管如此,从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到2015年的巴黎协定,各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及措施上尚有争论,但起码有一点是有共识:未来全球经济应由新能源来驱动,也就是说,全球工业迎来换血的时刻,新的“工业血液”将会取代石油。在这样的形势中,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角色将对全球新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

Livington认为,巴黎协定与以往的气候协定相比,最独特的地方并不是得到全球近200个国家的响应,而是中国首次以推动协定达成的重要领导角色出现在全球气候治理上。这标志着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和应对气候问题上的重要性得到世界的认可。随着美国的退出,中国在气候治理上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中国对于巴黎协定以及多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一直非常积极。因为中国政府清晰地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非与多方合作不能成功;另外,指定明确的减排目标能推动国内经济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近年来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印证了作者对中国气候治理决心的观点。例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中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的重要一项。在中国“十三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同样是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由此可见,中国政府也希望用气候治理来倒逼国内新能源改革。因为,中国依旧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其次,石油进口引发的能源安全问题让中国不安,若无法在替代能源占得发展先机,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坚持制造强国的战略将会十分被动;再次,石油价格的波动也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众多不稳定的因素,正如前几年国际油价走低给中国带来的通缩压力一样。因此,贯彻巴黎协定实际上与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切身利益吻合。中国在推动新能源工业发展的进程中,设置燃油车禁售日程表将是其中关键的一步。

对石油市场来说,尽管壳牌CEO范伯登仍对其前景保持乐观,认为即使各国推动电动汽车的政策正在积极生效,原油需求并不会在未来十五年见顶。但随着中国这一目前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开始将发展重心向新能源产业倾斜,石油市场或许不再是需求市场。全球原油需求前景可能不会如范伯登以及众多石油生产国的预测那么乐观。

(来自广东省情)

更新日期: 2017-10-06 19:00:25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亚太智库传媒:CEIP:中国领导气候治理 石油市场动荡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