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是人民币“入篮”一周年。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自2015年“8·11”汇改之后,人民币国际化从此前的飞速发展步入调整巩固期。2017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环境改善,跨境人民币使用企稳回升。9月8日,央行发布与跨境人民币存款和外汇交易准备金政策相关的两项新政,从政策上释放了新的信号。

人民币国际化初步实现

在谈到人民币国际化时,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主管王家强首先提到了货币国际化的标准。他认为,一国货币国际化主要是指该国货币广泛地被国际社会接受,在支付结算、投融资活动、外汇市场交易和国际储备等主要功能中使用,出现在非居民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而什么样的程度算得上真正的国际化,这并没有公认标准。参照目前主要国际货币的使用程度,人民币能够排在第6、7位,纳入SDR储备货币,已经初步实现国际化了。但同时他认为,从市场占比看,人民币离欧元、美元、英镑等依然有相当的差距。“例如,计价结算方面,目前人民币在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融资的结算中占比回到了20%以内,在全球国际支付中占比仅为2%左右。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占比2%左右,在国际储备中占1%左右,投融资活动中占比则更低一些。”王家强说。

西南财大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主任方明回顾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产生背景。方明介绍说,“人民币国际化”始于2009年,当时还被称为“人民币跨境结算”,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银行在2013年的时候才开始正式命名为人民币国际化。“刚开始的时候对人民币能走到什么程度有担心,所以用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方式,以香港、澳门逐渐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但是2015-2016年,美元开始升值,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下行,所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有所放缓。一般而言,汇率升值时,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会更顺利一些;汇率贬值或者不稳定时,人民币国际化,尤其在贸易结算方面会受到影响,这是一个大的背景。”方明说,目前随着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在贸易、投资、信贷这几个维度,人民币国际化被不断推动发展。

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很有必要。人民币从跨境结算走向国际化,是否有必要?有何益处?又将会遇到什么挑战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一个国家要走向国际,必须要有一种货币保障,如果是小国,那么可以依附于一个或几个大经济体的货币,而大国必须要有自己的货币。没有强的货币就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军队一样,“你的边境怎么保障,你的利益在国际化当中怎么保障,靠枪支是不行的,因为不是战争时代;在和平时代,靠贸易、靠投资,归根结底就是靠货币。”陈凤英同时也表示,国际化的过程就是挑战对方的过程,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守不住就退,但退了以后利益就没有了。

上海决策咨询基地余南平工作室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在受访时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伴随中国影响力提升过程的自然现象,强国的本币在全球需要有影响力,而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确实不单单是从金融角度去考虑,更多是从全球战略平衡的角度,“货币也是种霸权,霸权是需要某一种东西去打破的,目前就是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霸权,后来诞生了欧元、日元作为储备货币,包括英镑、瑞士法郎,都叫国际货币,但是除了美元和欧元以外,其他货币的使用面、结算量、覆盖度跟现在的人民币难以相比。”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益处颇多。“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经济活动时的一个巨大风险,是本国在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或举债时都用美元等国际货币计价而不能用本币计价,因而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使本国经济遭受巨大伤害。”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完全有可能通过人民币国际化规避这一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还有诸多益处。庄健认为,首先,如果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资产及负债的交易中能用人民币来计价,即发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功能,中国的各类经济主体就有可能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其次,通过人民币金融交易的国际化功能,中国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走出去,通过资本输出参与到国际经济活动中去,并不断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第三,通过人民币价值储备职能的国际化,可促进中国成为世界金融强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全球银行”或“地区银行”的角色,实现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激励兼容。

在谈到人民币国际化的益处时,方明提到了“货币税”。“如果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之一,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买债券,买基金,或者投资股票市场,就是变相在市场上买人民币,交易对手主要是中国的金融机构,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会增加的,投资中国的资产也成为外汇储备的一种形式。如果人民币本身就成为储备货币,将来中国外汇储备在以美元和欧元为主的基础上再加上人民币,就可以应付极其严重的金融危机或者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安全。”

人民币国际化需不断完善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民认为,虽然人民币国际化有相当多的益处,但目前来看阻碍不少。他说,“人民币当前的货币锚是美元,黄金在中国外汇储备里占比20%不到,而欧元区的几个主要国家黄金占外汇储备的比重都超过50%,德国将近70%,意大利、法国、荷兰也比较高,均在50%、60%、70%不等,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人民币走出去以后,央行拿什么收回人民币?美国与欧洲有两个渠道可以收回货币,一是商品渠道。拿美国举例:大到波音飞机,小到iPhone,美国能不断输出商品,把发出去的美元收回来。欧洲也有不少奢侈品、工业制造等,通过商品渠道可以把发出去的货币收回来。二是资产渠道,美国有很多资产,全世界拿着美元就可以买美国的资产,比如美国的国债、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分红。反观中国,目前缺乏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商品,中国目前大部分商品是加工贸易,但如果给美国做加工贸易,贴上美国商标以后就得以美元计价,贴上欧洲商标就得以欧元计价。另外一个问题是缺少资产,国内极具投资价值的股票不多,发行国债也较少,债券市场还不够发达,因此,人民币缺少商品回笼的渠道,又缺少资产回笼的渠道。这是目前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阻碍。解决这个问题要靠经济实力,就是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要发达。目前来看,只有离岸市场可以作为交易清算工具降低汇率风险,这样说相对比较稳健。”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风险难以预测,除了有各种因素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还会面临相应的危机。庄健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将面临诸多风险。其一,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国央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其二,面临“特里芬难题”,即在以贸易逆差向储备国提供结算与储备手段的过程中,将出现本币贬值的压力与保持本币币值稳定之间的冲突。其三,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当汇率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一致,尤其是人民币汇率显著高估时,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其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也意味着中国政府将承担更大的维持世界金融稳定的责任。这些责任可能与国内的政策目标相冲突,可能损害国内经济利益。

方明认为,最大的风险就是最终人民币国际化没有成功,那么就会像之前的日本和拉美国家一样,整个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导致货币体系的紊乱,进而导致整个财政体系的紊乱,使得货币不得不重估;或者像日元那样大幅升值,最终泡沫破裂,导致经济陷入停滞,大幅升值也会对出口产生影响,经济增长潜力被很快耗竭。

另一种风险则是人民币国际化操之过急,表现为资本账户快速开放,会导致资金外流,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快速推进,会导致外汇储备快速下降。所以,先不要片面追求完全的可自由兑换。即使是本币完全国际化的国家,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也是建立在有良好的金融市场或者对外贸易往来,还有本身货币达到的国际化地位水平并且很稳定的基础之上的。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安全第一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市场与政府各自发挥什么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理事会秘书、主任何海峰说,是靠市场自然演化博弈,还是政府推动弥补相关不足,这两个力都要用,两手都要抓。一方面,从市场看,“19世纪末的时候,美国已经成为GDP第一,超过了英国,但是一直到了1945年,美国才逐渐成为金融大国,提供金融公共品。当然美国的体系是纯市场化的,但从美国的金融改革发展来看,比方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角度来看,也经历了两三个轮回。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之后,美国银行和投行是要分开的;到1990年代的时候,为了促进现代信息业的发展,同时克林顿政府基于其他的考虑,出了一个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混业经营,重新塑造美国金融业对于全球的领导地位;这次危机之后,又要回到分业。当然,现在这种分业也不是以前简单的分业,要加强监管的高度。”何海峰强调,对于中国,一方面,中国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过程要发挥金融市场配置各种金融资源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后发国家,特别是转型的新兴市场国家,政府绝不能缺位。政府不能缺位的原因,一是市场失灵、动荡时,政府需要稳定,确保金融安全,而现在金融安全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同时他认为,金融既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又涉及到国家安全,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一定要和国家安全结合起来,政府一定要发挥作用。

庄健认为,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必须加快金融改革,尽快建立市场化的现代金融体系。首先,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具有高度流动性、规模足够大的国债市场支持。其次,应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增强其弹性,使其更多地由外汇市场供求决定。第三,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可兑换,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第四,积极推动国际经济和金融合作。

方明认为,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化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

另外,在货币政策上需要做到几个方面,一是要打好基础,利率市场化水平要不断提升,宏观政策或者微观的经济反应要调整得比较到位,相应的政策工具要准备得比较到位,资金的流进流出不能以汇率稳定性的牺牲为代价。第二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被动接收外在条件带来的不必要影响。

方明认为,货币的国际化其实是整个经济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个必然的路径、产物,也是必然的要求,货币国际化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代表这个国家能不能成功转化为一个对于全球资源市场支配和融入的能力。“日本的货币国际化没有成功,发生了危机,所以整个国家基本上没能融入全球化。人民币未来将和美元、欧元成为‘三驾马车’,按我的推算,在2100年左右,人民币可以接近欧元和美元的水平。”

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和机遇

余南平对于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时选择的路径表示赞同。他说,国际金融秩序非常复杂,包括国内存在的一些金融问题,如果现在放开人民币自由兑换,那么国内大量资本会选择分散资产配置,其他原因也可能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冲击,“所以中国走了一条特殊的货币国际化道路,现在看来要更加务实,视贸易情况进行,而不只是从金融发展的目的。通过贸易,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跟中国进行本币互换,这是很好的办法,所以现在人民币国际化走的是人民币互换的特殊路径。”

余南平同时也认为,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很长的努力,未来中国还要建立更严格的管控体系,“在金融比较乱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全面放开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国内金融需要进一步稳定,特别金融降杠杆要降下来。杠杆降下来,实力增长了以后,人民币能够均衡地反映中国力量的时候,那时候再选择放开。从真正国际化角度来讲,要变成他国的储备货币,或者规模比较大的储备货币,而不是象征性储备的话,肯定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家强也表示,人民币要真正实现与中国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相匹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更需要寄望于人民币汇率更为成熟、人民币可兑换程度不断深化、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等,而这些对中国宏观调控能力、金融市场深化、金融稳定等都会带来挑战。这些都是渐进过程,最好不要给出日程表,在优先确保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基础上,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在中国经贸活动占全球比例10%以上的背景下,推进和夯实人民币计价结算功能是最重要的,符合我国战略利益;金融市场功能则应把握审慎和稳步原则。

根据人民银行最近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观察》中介绍,2015-2016年,全球经济与金融形势复杂严峻,我国资本流出和汇率贬值加剧,人民币国际化陷入调整期。2017年以来,随着国内基本面因素改善,外部环境也更趋有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企稳回升。

第一,全球金融机构对人民币接受程度提高。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各国跨境金融机构对人民币的采纳度呈持续上升态势。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在今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截至到2017年6月,超过1900家金融机构在全球各地开展人民币支付业务。其中,1295家机构人民币国际支付涉及中国内地或香港,还有600家银行的人民币支付发生在未涉及中国内地或香港的第三方区域。从地理分布来看,不同区域使用人民币与中国内地或香港开展支付的金融机构数量均较2015年6月有所增加,欧洲、美洲、亚太、非洲与中东区域分别增长5%、19%、25%与5%。

第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正在筑底。2017年前8个月,我国跨境贸易与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金额3.68万亿元,同比下降29.1%。其中,货物贸易结算2.14万亿元,同比下降25.1%;服务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7148亿元,同比下降1.6%;直接投资结算8298亿元,同比下降48.7%。

第三,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企稳复苏。随着人民币汇率企稳,投资者信心增强,非居民投资境内金融资产规模正在回升。2017年6月,境外机构与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贷款和存款等人民币金融资产余额回升至3.7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环比增加10.7%,逐渐接近汇改前水平。人民币熊猫债业务继续发展良好,2017年以来发行总额达到659亿元。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规模企稳回升,贷款业务增长,但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依旧低迷。2017年上半年,离岸人民币利率经历剧烈震荡后开始波动回归,海外人民币资金池持续萎缩态势得以遏制。6月末,港澳台、韩国、新加坡和伦敦等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连续三个月持续增长,总计达到1.09万亿元人民币,基本恢复到上年末水平。

第四,人民币外汇交易更为活跃。201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企稳,单边贬值的预期被打破,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推动了人民币外汇交易业务的发展。在岸市场上,根据外汇交易中心的统计,前八个月人民币外汇交易量累计达到14.8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在离岸市场,2017年4月香港日均人民币外汇交易额685亿美元,占香港外汇交易市场的16.8%;英国日均人民币外汇交易额为366亿美元,占英国外汇交易市场的1.5%。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原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参加2017中国新加坡高层论坛时表示,目前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首先,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成为我们的长期战略目标,时机成熟就应逐步推进。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稳中有升,外汇储备已连续7个月增加,足以满足我国的预防性需求。随着未来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提高,我国需要的外汇储备还将进一步下降。第三,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了回流的渠道。第四,我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来自上海金融报)

更新日期: 2017-10-10 21:01:00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人民币国际化再迈步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