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进入股市,你才会知道你自己是多么可笑。

在这个欲望横飞的场所,所有人性的弱点无情地被揭开、放大,并在你意想不到的时间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打击。

在这里,每个人都要经历一场与自己的残酷战争。只有很少数真的勇士敢于直面这一切,并从那些惨痛的教训里吸取力量,坚持思考,坚持反省,坚持信念,不断修炼,努力超越自我。

炒股,最终比的还是个人修为。

炒股11年,看过经历过很多,一直不敢停止学习思考。但与大多数人不一样,我的学习重点不是技术分析,而是投资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乃至哲学,甚至,即使是日常的生活情境,也能带来些许朴素的感悟。

从这里开始,是我一些思考的记录,与大家共勉。

《股民的自我修养》之一:炒股就像穿衣吃饭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股票投资根本上是一场顺应自然超越自我的心理历练过程。有为者不应只是希望从中获得财富,而更应在个人修为上得到提升。当你的心灵不再被蒙蔽扭曲,炒股如同穿衣吃饭一样自然而然,账户上的数字多少一定不会再是最重要的事情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开头这一句,描述的是历史中大乱大治的盛衰循环。

再早一千多年,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则论述道:“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翻译到股市中就是这样一句大白话:话说股市大势,跌久必涨,涨久必跌。

历史的发展,乃至万事万物都有其运行的周期,四季更替、阴晴圆缺、潮涨潮落。现代经济的周期运行与股市的走势,只是万事万物的简单一种,其中诸多道理原本都一样,区别只是复杂性和周期长度的不同。潮涨潮落一昼夜,历史的进程以百年计算,而股市的一个牛熊转换通常不过三五年。

但显然我们并不是说一直都在原地转圈画圆。“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历史会重复,但决不会简单地重复。

四季年年更替,但地球整体在变暖。所谓螺旋式上升也只是个最最粗浅的归纳,事实却往往不尽然,螺旋中也可能会有下降,不过也许下降后会有更剧烈的上升。高山之中一天即有四季,大周期中有小周期,环环相扣,这取决于你从什么层面去观察,是宏观还是微观。

一切都在流动之中,没有一个静止不变的方法能够完全掌握周期变换的规律。天气的预测做不到十分准确,而股市运行就像是往一个沙盘里不停顿地倒沙子,沙子越垒越高但终于崩塌,于是重新开始垒高,再崩塌再垒高周而复始。问题是,你不知道每次都是垒到多高开始崩塌,崩塌会留下多少,又会波及多远。

理解股市,首先从体会周期变幻开始。

基本上,我们已经懂得适应自然的周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什么季节做什么事,吃什么食物穿什么衣服。一个具备一定行动能力的人都知道如何平和适应季节变换。并且,一部分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懂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道理,知道欣赏每个季节的美好之处,这样的生活状态更是心情舒畅心胸宽广。

但是在股市中,大多数人不仅不知道欣赏股市“四季”的美好,反而是晨昏颠倒,涨了就热血上头、跌了就悲愤难平,在起伏涨跌中损失了财富、搞坏了身体、恶劣了心情。他们就像是在三伏天穿棉袄,三九天冲凉,不知道顺应天时,却永远在抱怨天气。

显然,炒股和吃饭穿衣的道理是一样的,但也不是简单相同。区别在于,饿了就吃,冷了加衣服,求得温饱是生理本能,不需要思考。而炒股则是思维的游戏心理的迷局,并非每个人都与生俱来一套在市场上适应变化的系统。关键是,当人的思维中夹杂了贪婪、恐惧与从众,就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失去了最起码的感知,而陷入心理陷阱不能自拔。

其实即使家常如吃饭穿衣睡觉,也不是人人都做得好的。“三高”了,忍不住大鱼大肉;知道熬夜伤身,还是喜欢夜生活。所以有道之人的修行都是从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要素开始。股市中最简单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低买高卖。如果说股市中只剩下一句真理,那就是这一句。但最简单的事情原来最难做到。

一即一切,人们扭曲的心理最擅长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什么是高什么是低?因为贪婪,高了还可以再高;因为恐惧,低了还可以更低;不想贪婪,结果一抛就涨;拒绝恐惧,结果陷入绵绵下跌。

换个角度想,如果人人都做到了低买高卖,那交易也不可能持续。这是一个接近零和博弈的游戏,都在赚钱,赚谁的钱呢?

事实就是股市中大多数人都在赔。而与之对应的却是,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将会是那自豪的少数人。

因为道理原本就像吃饭穿衣一样很简单,所以人人过度自信;因为心灵被蒙蔽扭曲,所以高抛低吸反而变成了高吸低抛。所谓知易行难,或者说行难者其实根本并不知。说起来头头是道的股民满大街都是,偶尔蒙对一两回沾沾自喜的也不在少数,问题是在真理与实际操作之间缺乏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指引。

股市中最早听到的传说是关于在营业厅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太太,或者是中午卖盒饭的大妈,当自行车稀少以及盒饭无人问津,老太太和大妈进去买股票;当自行车放不下以及盒饭不够卖了,那就进营业厅里卖股票,于是老太太积累了巨额财富。这个传说是否确有来历难以考证,无所谓,但朴素的逆向思维投资理念没有错。太史公在《史记》中早就说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巴菲特巴老的一句话也耳熟能详:“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不过传说毕竟是传说,数自行车也最多只是一个感觉,况且现在网上交易越来越多,营业厅门口已经没什么自行车了。真理挂在嘴上,却最终被踩在脚下。我们需要拿来在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填充的,是正确的投资方法、独立思考、知识积累、必要的技术分析,以及最重要的——心态的磨练。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股票投资根本上是一场顺应自然超越自我的心理历练过程。有为者不应只是希望从中获得财富,而更应在个人修为上得到提升。当你的心灵不再被蒙蔽扭曲,炒股如同穿衣吃饭一样自然而然,账户上的数字多少一定不会再是最重要的事情。

《股民的自我修养》之二:对牛谈熊

在绝望中新生,在犹豫中上涨,在欢乐中死亡,在希望中下跌——这是一个完整牛熊周期最简练的概括。

在大牛市的顶峰对一个股民讲熊要来了,无异于对牛弹琴不说,更会招致对方“真诚”的讥笑。他们摆摆手说前一段时间总是听到熊来了的论调,跟“狼来了”差不多,结果却是一路牛气冲天,现在总算“整个世界清静了”,正是永不言顶的时候。然后,他会反过来劝你不要继续踏空了,快点买还来得及。当然也有些谦虚的人会表示理解你的忧虑,然后转身过去就忘记了你的话,继续“高烧不退”。

但狼最终还是来了,熊也一样。股谚说“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每一场牛熊转换都会在沙滩上留下一大片手足无措的裸泳者,他们被波浪托到空中瞬间摔下,正在享受巅峰快感时他们猛然发现,财富和底裤一起都被冲走了。一些人在沉重打击下心灰意冷发誓再也不会来游泳了,大多数人则不甘心损失准备吸取教训重新来过。遗憾的是,其中只会有极少数人在下一次退潮时做到了全身而退。

事实就是这样,牛熊周期生生不息,一代代股民“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所以三五年一次的牛熊周期转换是股市中最大的课题。一般心态下,只要大体搞清楚所处是牛市还是熊市,不需要多高深的分析技术,基本上都能不犯大错、或多或少有所收获并回避大的风险。尽量全面了解牛熊市的各阶段特征,以建立一个基本的市场大感觉顺势而为,是股民投资决策最先应该打下的基础。此后,才谈得上心态磨砺、逐渐精确的操作和利润最大化。否则一次熊市就可能让你很长很长时间陷入苦战翻不过身来。

在绝望中新生,在犹豫中上涨,在欢乐中死亡,在希望中下跌——这是一个完整牛熊周期最简练的概括,稍作细分,可以分为牛市新生——牛市上半场——牛市下半场——盛极而衰——熊市上半场——熊市下半场6个阶段。因为牛市上涨阶段最能吸引一般股民注意,是新股民入市最多的阶段,我们的介绍就从第二阶段开始。

第二阶段——牛市上半场

市场在大多数人的将信将疑中,不知不觉稳步上涨了好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了,并且几乎没有大的调整。市场气氛逐渐热闹起来。

指数每上一个台阶,都会引起争论,反转(涨势确立)与反弹(暂时上涨,还有新低)两种观点激烈交锋。一开始反弹论者占优势,随着股指的上涨,反转论者获得更多的认同,他们说涨幅说明一切,越来越理直气壮。

这时指数相对于熊市最低点的确已有可观涨幅,热点此起彼伏,看起来机会很多。但股民们却无所适从了,早期买进的一些人大多因为担忧反弹的终结而早早获利卖出。

股票重新开始进入人们聚会谈论的话题列表,这一阶段参与市场的股民或多或少都有点收获,大家情绪不错,自我感觉也良好起来。

于是经济基本面的问题也不再是多大的问题了,一切都在改善不是吗?曾经在熊市中展现巨大杀伤力的负面因素逐渐被忽略,慢慢就没有人去理会这些并没有完全消失的利空了。

出于稳妥起见,媒体此前一度是话说两头模棱两可,但已经倾向于乐观解读所有信息。投资机构则忙于小幅修正不断被悄然刷新的目标点位,以跟上大盘的步伐,同时又不显得过于冒进。

这一阶段,在犹豫和争论中,市场和参与者逐渐从熊市的打击中回过神来。

第三阶段——牛市下半场

现在整个市场的调子逐渐同一。卖出的发现预期的下跌迟迟不到,忍不住要补回,空仓的看到身边越来越多挣钱的例子,满怀信心也参与进来。

股价有扶摇直上的意思,但很少有人愿意深究其合理性,他们说为什么要跟钱过不去呢?

长期的上扬毕竟需要调整,甚至剧烈深度的调整。一开始大家都被吓到了,都说泡沫要破碎了,不安、夺路而逃的不在少数。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不过是虚惊一场,大家开始反省自己的动摇,牛市不言顶,他们坚定起来。

专家、媒体和机构发现自己前一段时间的小心翼翼显得有点迟钝,决定改变风格跃跃欲试,唯恐错过这个“伟大时代”或者什么“黄金多少年”的历史性大机遇。他们大胆预测,无心求证。其中,声调最高、预测最大胆者获得了最多的欢迎,被视作股民的代言人享受无上荣耀。这时候卖出需要莫大的勇气。极少数人的空头言论被认为不怀好意。

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满大街都是股神了,巴菲特成为很多人追赶的目标,巴老甚至因为某次没有卖在最高点,被媒体大肆炒作要赶下神坛。每个人都在跟你推荐股票,茶馆里每个杯子上空都飘荡着股票代码。

基金发行加速,新股上市加速,金融机构的理财计划令人眼花缭乱。上市公司自然不能安分,抓紧圈钱乃是上策,合并兼并重组也日益频繁。

有些人开上了炒股挣来的新车,住上了新房。更多的人则是放弃了暂时的享受,拿买车买房装修结婚甚至养老的钱杀入股市。

每一次调整都成为买入良机。流动性泛滥,成交量越堆越高,市场的正反馈环显示了席卷一切的强大威力。

第四阶段——盛极而衰

市场的盛况令人目瞪口呆,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一个一个整数关被轻松跨过。人们为自己能够经历如此盛宴而欢欣鼓舞,仅仅是翻倍的投资成绩已经不好意思提起,到处是十倍以上的神话。

这时很难找到哪怕一丁点真正的投资机会——所有股票都被轮流炒作到高高在上,百元股俱乐部日益壮大。但投资机构仍然忙着继续修正个股的盈利预期和目标价格,他们费力寻找支撑股价的估值模型,并且调高一切可以调高的数据。

并非没有人意识到潜藏的巨大风险,不过即使你明明知道这一点,也还是在短期的涨幅中忘记了过往牛市崩盘的诸多教训。所有的空头要么被消灭殆尽,要么只好默不做声。

理财产品的广告铺天盖地,媒体的标题愈加耸人听闻。

下跌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开始了。被视作股民代言人的那些人说这是正常的调整,最后的买入机会。

但还是继续下跌了一点,媒体和投资机构说要对经济发展有信心,牛市上半场也许要结束,但下半场很快来到,将更加波澜壮阔。

买在顶峰的人有了亏损,持股者利润缩水,都不甘心。怎么会呢?他们信心不减,继续加码。

第五阶段——熊市上半场

果然有上涨,但已不能回到顶峰位置。当股民重燃信心,市场却急转直下。

是趋势反转,大萧条?还是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持股者亏损很快扩大,止损?股民仍然抱有希望,但反弹渐次夭折,指数逐级而下。人群陷入迷茫,呼唤救市。

监管部门指示要出台措施维护市场稳定。媒体和机构则教育股民要价值投资,不做短线投机。专家说已经跌无可跌了,不要盲目杀跌,长期铁底已经出现。

股民在互联网论坛和股吧发泄不满,并相互慰藉。

经济基本面的坏消息似乎印证了人们的担忧。负面消息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类似标题大量出现:数十亿市值顷刻蒸发,财富瞬间缩水。

大家都在关心会到哪里止跌,但贸然抄底者却再受重创。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让人们更加不安,市场随处可见恐慌的抛售。悲观气氛笼罩。

第六阶段——熊市下半场

持续的下跌令人窒息。

经济基本面数据难看。种种救市措施并没有起到预期的市场效果。所有的好消息都难以刺激股市有所表现。媒体说这种情况其实有某种必然性,并罗列股市所面临的巨大利空,看起来每单独一个利空都足以完全击垮脆弱的市场,何况问题这么多,因此大盘远远没有见底。机构还是忙着在研究报告中调低目标预期,一律使用最严格的估值方法,还是觉得风险巨大,各项数据能调多低就多低。空头专家以先知的姿态重出江湖,曾经牛市中股民的代言人们则人人喊打。

多次的抄底失败将投资者的资金和信心消耗殆尽。持有股票成为煎熬,股民陆续减仓清仓,或者干脆自我安慰说把股票留给孙子算了。大家见面都心照不宣,不愿意再说起伤心的股票。因为投资不慎引发家庭危机甚至破碎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

第七阶段——牛市新生

市场一片沉寂。稍有反弹,就引发绝望的抛盘。

救市措施连绵不绝。但专家、机构和媒体都说经济复苏尚需时日,寻底路漫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成交量日益稀少。逐渐地,所有的反弹都被看做陷阱,无人喝彩。但终于在几次伴随利好消息的反弹之后,指数没有创出新低。一些人的胆子稍微大了一些,小心翼翼地尝试买入。大多数人仍然在说,大盘至少还有一定下跌空间,不会如此轻易上涨的。

但,新的周期毕竟再次开始了。

《股民的自我修养》之三:当蝴蝶拍动翅膀——股市运行的混沌本质

未来是那么不可知。无论是天气、股市还是人生选择,我们注定只能生活在概率之中,甚至,我们常常连这概率该如何计算都一无所知

“我猜到了开始,可是我没有猜到这个结局”——《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凄婉的这一句打动了无数影迷。如果这影迷同时还是股民,那么他一定会更加百感交集。因为股民们每天都在股市循环上演猜中开头却猜不出结局的故事。

股民总是按照过去的经验来判断行情的发展方向。每当看到一个技术形态,就会联想起过去曾经经历或者见到过的类似情况,他们盘算历次这种技术形态出现之后的走势,很自然就得出了自己的判断并相当确信这种判断。

这样,他们猜了开头,但结局往往难以预料,股民们判断正确的概率最多也就跟抛硬币差不多。

不错,股市具有周期运行特征,过去出现的事情会重复出现,但不会是简单重复。在股市这样一个复杂系统中,宏观经济、政策风向、行业事件、企业发展阶段、机构行为甚至一篇不起眼的媒体报道等等太多的因素可以影响股价的运行。对任何一只股票而言,你不可能找到所有这些内外部因素完全相同的两个时间段,更何况看似相同的初始条件(“开头”)其实本有细微的差别,影响股价的种种因素也时刻处于变动之中,这些都无法精确衡量。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管是股市、人心,还是其他,结局都是只可体验不可猜测的。如果巴西一只蝴蝶的翅膀拍动会造成美国得州的飓风来袭(蝴蝶效应),那么你怎么知道谁的哪一笔不大不小的买卖操作会造成什么出乎意料的后果。

以著名的“蝴蝶效应”为代表的混沌理论可以对股市这个复杂系统的运行提供部分解释。

“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一只蝴蝶漫不经心地扇动了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灾难性的风暴。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科学家把这种现象戏称作“蝴蝶效应”,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来自互动百科“蝴蝶效应”词条,该现象由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茨发现)

在气象领域,由于蝴蝶效应,长期天气预报注定不可能具有绝对精度。因为人们永远不可能得到绝对精确的初始条件,计算过程中也永远不可能保留无限的精度,而所有这些误差都会在蝴蝶效应中以指数级扩大。

蝴蝶效应是混沌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混沌理论是动态系统从有序突然变为无序状态的一种演化理论。在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描述的动态系统中,混沌理论对其中出现的内在“随机过程”形成的途径、机制进行解释。除气象变化之外,人口移动、化学反应、社会行为等均适用于用混沌理论来解释。当然,混沌现象也是股市运行的本质特征之一。

在混沌理论之前,科学的发展模式就是将种种发现公式化、理论化,并进而形成一般性的规律。股市中人们也是一样,总是力求从不同层面找到某种规律以实现“早知三日,富贵十年”的预测梦想。

但混沌理论告诉我们规律是用来打破的,确定性的原因不必定产生规则的结果,而可以产生易被误解为随机性的极不规则的结果;简单的原因也可以产生复杂的结果。我们发现某些规律不等于能够根据现在预言未来。

混沌现象起因于物体不断以某种规则复制前一阶段的运动状态,而产生无法预测的随机效果。混沌系统经常是自反馈系统,中间过程得出的东西会通过自我相似的秩序重新经过变换再得出新的结果,循环往复,没完没了,任何初始值的微小差别都会按指数放大,因此导致系统内在地不可长期预测。

打开股市走势各时间级别的k线图,你会发现除了时间周期不同之外,走势的起伏结构看上去大同小异。这种被股市技术分析专家描述为“波浪”的形态,就是整个混沌走势系统中的自相似结构。技术分析者们穷毕生之力希望完全掌握其中奥秘,他们找到了不同程度有效的一些规律。但问题在于,即使是确定的结构,由于初始条件和发展过程中的随机差异,在多次的循环往复中还是会产生大相径庭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技术分析手段可以成立的原因。

混沌理论中的另一种分叉现象,同样在股市中发挥神奇效应。事物在经历了一定的阶段之后,会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新旧阶段交替的时点上,事物将面临两种或者多种方向选择,这时只能在确定其中之一作为发展的道路。这种选择的过程称为倍周期分叉现象。

显然,在股市中,在我们时常会遇到并感到无比困惑的股价运行新旧阶段交替点上,方向的选择是无法准确预计的。这种方向选择时刻之后,往往带来更加剧烈的波动,这是新的结构的开端。

混沌一词原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混乱状态,我国及古希腊哲学家对于宇宙之源起即持混沌论,主张宇宙是由混沌之初逐渐形成现今有条不紊的世界。

我们的生活同样是一个不可逆的混沌过程。在某些重要的人生选择当口,你的选择决定了此后的人生道路。人生没有回头路,但即使你再慎重,面对未来的不确定,你的选择也不可能是真正精确计算的结果。

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普里高津认为:一个足够复杂的不稳定系统的确定性演化可等效于不可预测的概率过程。正如我们今天看到所有的天气预报都以降水概率代替了言之凿凿的预测。

未来是那么不可知。无论是天气、股市还是人生选择,我们注定只能生活在概率之中,甚至,我们常常连这概率该如何计算都一无所知。

《股民的自我修养》之四:炒股第一要则:拒绝预测

“一个好的操盘手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操盘手。”也就是说,走势不能预测,而是要当下地判断和确认,做到顺势而为。至尊宝说,“送你一个月光宝盒好不好。”

股民兴奋地说,“太好了太好了,让时光倒流,我看看上个月的k线图,赚了钱分你一半。”

这真是绝妙的白日好梦,不过预测未来就真有人当回事儿了。这是很自然的想法,都是相信股票会涨才买的,其中当然存在预测。预测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这个混沌、充满随机性的股票市场,绝对的上帝式预测是不存在的。那种把未来走势一笔一笔提前画出来的预测几乎相当于艺术创作了。

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倾向于将一些随机的事件序列知觉为更加有结构的事件。这一点只要观察一下周围有多少人在费力钻研类似双色球之类的彩票就知道。如今彩票的花样很多,无论是数字、字母或什么图形,即使现场直播的开奖现场明确告诉你,中奖结果都是随机产生的,人们还是坚持认为其中有某种规律存在,而自己通过研究也许可以预测得到,于是彩票销量节节攀升。

误会也因为这种对随机性的知觉而产生。下午张三家丢了件晾晒的衣服,张三想起李四好像神色慌张经过了,于是兴师问罪或者寻机报复。但下午经过张三家门口的有好几十人,李四做贼的概率不过几十分之一。纠纷于是开始了。

有时候,人们很自然地把前后两件事情理解为原因和结果,或者类似的关系。这也将促使预测行为的产生。比如说,你的孩子上周考试只得了75分,你批评了他,这周孩子考了85分,你于是认为是自己及时的批评起到了效果;再比如,昨天,某公司发布业绩增长财报,今天股价上扬,你于是认为是优秀的业绩表现推动了股价。

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往往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总结。此时你已经建立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当孩子成绩不佳,你要严厉批评,此后会有提高;当企业发布良好业绩,股价将会上涨。当某种信号出现,预测有时是不由自主的事情。至少,你根据已有的经验,对于特定结果有了特别期待。

但事实可能未必如此,或至少不是完全如此。将孩子每周考试成绩的小幅变动理解为一个随机过程可能更加贴切,试卷难度或者晚上的动画片都可能影响一点成绩。股价走势更是一个非线性的动态过程,不存在时刻有效的简单因果关联。也许你已经忘记了一个月以前你的批评换来的是从80分降到了75,或者说即使你对上周的75分不做任何表示,这周还是可以得到85。而在股市上,也许下次业绩增长报告正是一波下跌的开端。

通常,股民依靠一些技术分析理论和手段来做预测。但不管什么理论和手段,你都是在将市场纳入你的理论所定义的某种已经固定的模式之中。市场是如此混沌与桀骜不驯,希望它长期按照一个固定的条条框框运行,其难度相当于灰太狼抓到了喜羊羊。

我们可以说股市是由无数个智慧的头脑组成的,这些头脑之间相互博弈,以价格走势的形式呈现动态博弈的结果。任何一种理论或者技术指标,一旦被发明出来,就离失效不远了。或者说时而有效时而失效,关键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效什么时候失效。

行为经济学实验显示,在得到股价信息和趋势信息后,65%的人确信能够正确预测,但这样的预测只有49%的正确率,还是等于投硬币。

视资金安全高于一切的巴菲特巴老在给股东的报告中多次提到,永远不理睬任何预测。他说,给你一个50%概率能打开的降落伞到2万英尺去跳伞,你敢吗?如果不敢,你为什么敢把自己的钱交给50%概率正确的预测?

长期而言,持续战胜市场的概率也就跟连续抛出硬币正面一样,而这样的概率随着连续次数的增加而指数级减少。所以,股市中最终的赢家只能是极少数人,而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都是错的。类似地,这也是为什么球王贝利被成为“乌鸦嘴”的原因。一到世界杯足球赛,哪只球队也不愿意被贝利恭维。不过像贝利这样这么多年一次都预测不中也不容易。

当然,用抛硬币来类比股票投资过于简单化了。股市毕竟不等于彩票,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率游戏。股市的参与者是有思想的人和发展中的企业。在股市中,随机性无处不在,但相对的确定性仍有迹可循。比如说,通过对某行业或企业的基本面扎实调研,发现未来业绩确定性增长从而具有长期价格潜力的股票,长线持有而不理会短期的波动,这种投资策略可以理解为规避随机性、做出具有大概率的决策而获得长期的相对确定性收益。显然,在今天,2009年7月17日,天气预报不能准确预测明天的最高气温,但不至于说连现在是夏季也不能确定。对大的轮廓和趋势的把握足够你获得相对确定性的安全利润。但可悲的是鼠目寸光人们恨不得每天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

预测本身没什么,可怕的是相信预测心存期待。如果你为股价走势预设了方向,当实际走势与预设不符,在过度自信、侥幸心理等等复杂的心理作用下,你很难及时对走势的变化做出及时恰当的反应。

所以华尔街有句名言说:“一个好的操盘手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操盘手。”也就是说,走势不能预测,而是要当下地判断和确认,做到顺势而为。很简单,在股市中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一个预测大师,而是资金的稳健增值。

来源|天涯社区 文|chey2009,原标题:股民的自我修养

更新日期: 2015-04-27 17:46:29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11年股市感悟:在绝望中新生,在犹豫中上涨,在欢乐中死亡,在希望中下跌……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