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SDR,是中国改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而且这件事,五年才有机会去争取一次。2015年11月,是中国必须把握的机会,如果失去这个机会,中国将失去五年的金融崛起时光]

宏观的魅力在于,它能从短期的纷乱中理出长期的趋势,它能从不合理的表象中找到合理的逻辑。当下,中国宏观经济正处于“让人看不懂”的复杂时期,这在和境外投资者的交流中感觉更加真切。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人民币汇改要在股灾之后强势推进,为什么不找个更加风平浪静的时点再做考虑?为什么注册制、深港通的推进都可以放缓,而人民币跨境结算却加快布局?为什么在国际资本已然看空中国资产的背景下,还要让人民币贬值在伤口上撒把盐?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保7”越发困难的当下,还要不惜把政策精力分散到人民币维稳上?

在我看来,这些问题的关注点都集中于单一事件本身,而没有将对焦拉到足够远、以看清中国宏观经济的全貌。

应该说,中国宏观经济的全貌,一言以蔽之,就是处于“以增速换增质”的转型时期,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在加速中国向消费驱动型经济体转变,另一方面在推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从经济开放为主转向金融开放为主。如此宏观全景之下,长期重点是“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式的改革,短期重点是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

为什么加入SDR是短期中国最重要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加入SDR的里程碑效应,完全可以类比于2001年中国加入WTO。

从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的现实来看,加入WTO,并非只是一个虚名或噱头,而是实实在在开启了中国经济走出去大时代的历史钥匙。时代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正在进入另一个“金融+”大时代(详见本专栏2015年6月30日文章《“金融+”是大势所趋》),金融创新引领增长潜力释放,金融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转型,金融开放拓展外部广阔市场,金融改革催化宏观优化配置。在这样一个“金融+”大时代,中国需要另一把打开世界、解放自己的新钥匙,这把钥匙,就是加入SDR。

只有加入SDR,只有人民币能在最基本的意义上和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比肩,中国金融才谈得上获得了和全球经济规模第二相匹配的“系统重要性”。所以说,加入SDR,是中国改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而且这件事,五年才有机会去争取一次。2015年11月,是中国必须把握的机会,如果失去这个机会,中国将失去五年的金融崛起时光。

中国金融改革,核心不是要改什么。要改什么很明确,要往什么方向改也很清楚,关键是改革的次序如何安排。中国式改革一直是渐进式改革,在每个成熟的时点一步步推进合适的内容,才能达到蹄疾而步稳的目标。有花堪折直须折,如果不在现在加入SDR,不光是人民币要耽误五年,中国一系列有次序的改革都要再跟着往后排五年。中国改革等不起这个五年。把握现在,就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所以,该做的事情就必须现在去做。一些人把加入SDR看作周小川行长个人的抱负,而没有看清中国的命运使然,实在有些失之短视。

加入SDR是有条件的,IMF自然有官方的一套说法,在我看来,条件有三个,按照重要性排序分别是:第一,人民币汇率要是市场浮动的;第二,必须有人愿意持有人民币,即人民币不具有强烈的贬值预期;第三,人民币要能方便使用,即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要有效率。

“8·11”汇改后,很多人会问,央行把贬值预期这只老虎放出了笼子,境外看空人民币那么厉害,岂不是让人民币加入SDR更加希望渺茫?这个问题很好,但结论很简单,不能有贬值预期是排在第二位的条件,还有更重要的条件需要满足,即要说服IMF——人民币是市场化货币。

遗憾的是,这一点并不具有说服力。想象一下,在讨论人民币是否适合加入SDR的谈判桌上,很容易有人拿出一个数据,就可以说明人民币不够格。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也就是“8·11”汇改前一年半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贬到6.2,而与此同时,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权威数据,人民币对60种主要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了10%。对美元贬值,对一篮子货币大升值,这本身就是种异化,一个异化的货币加入SDR显然难以让人接受。

更重要的是,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美元升值,同期美元有效汇率指数升值了14%,升值幅度排在61种主要货币的第一位,中国排在第六位,港币则排在第九位,升值幅度为9%。众所周知,港币是实行联系汇率制的,港币对美元常年固定在了7.75~7.85间。也就是说,人民币和美元的相关性,甚至高于实行固定汇率制的港币!这个铁一般的事实往谈判桌上一放,人民币有什么证据可以自称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呢?

要想加入SDR,人民币必须痛下决心,割断和美元之间的那根脐带,这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才会有“8·11”汇改这个惊人之举。“8·11”汇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决定这个“黑箱”变得透明,自觉斩断了人民币实际盯住美元、有效汇率被动升值的内在联系,让“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真正有“浮动”之实。

由此可见,“8·11”汇改是为了满足加入SDR的第一个条件。虽然它不可避免地导致第二条件被破坏了,但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个“进两步、退一步”的举措。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非要是8月11日?为什么不提前一点,或者推后一点?

一方面,提前一点不具备条件,如笔者强调的,金融改革的核心是个次序问题,在7月之前,还有其他事项(例如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在执行之中,人民币汇改还没有排上日程;而在7月之后,A股市场暴跌又给人民币汇改带来了拖累。另一方面,之所以在系统性风险还未解除警报时就毅然实行改革,主要原因是不能再拖。如果不是人民币“8·11”汇改,美联储本来有50%以上的几率在9月18日宣布加息,而一旦在美联储加息之后再搞人民币汇改,那么,打个比方,就像中国股市涨到1万点而非5000点再清理配资一样,人民币贬值预期会更强烈,维稳人民币汇率的成本会更大。所以,“8·11”汇改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

一件事,如果要做,且不能再拖,那就必须壮士断腕、当机立断。

当然,壮士断腕并不意味着一味蛮干。在“8·11”汇改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将很大精力放在了管理人民币预期上,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用疏堵结合的方法泄洪贬值预期堰塞湖(详见本专栏9月15日的文章《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泄洪》),尽力让加入SDR的第二个条件更能得到满足。

与此同时,在第三个条件上,中国也没有任何放松,高调承诺在年底前会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和跨境使用。应该说,截至目前,贬值预期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人民币并未像国际投行说的那样迅速暴跌至7或8的水平,而是稳定在了接近均衡水平的位置上。

加入SDR,是短期工作的重心。中国有序推进国企改革,央行8月25日降息降准,包括财政稳增长政策强势出台,从这个角度上看,都是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政策支撑。

甚至,连美国的行动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读出不一样的内容。很多人认为美联储9月未加息是个利好,笔者在9月18日的研究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是个利空,对美国、全球和中国都是如此。关键在于,美国加息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未落下,美元升值预期就始终存在,并随时准备冲顶,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就难以缓解。美联储将加息预期后移到12月,实际上给人民币在11月加入SDR带来了潜在压力。在欧洲已然明确表态支持人民币加入SDR的背景下,美国的态度和手段更值得重视。

此次中美领导人会晤期间,美国重申在人民币符合IMF现有标准的前提下支持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审查中纳入SDR篮子。双方承诺尊重IMF在SDR审查中的程序和流程,并将在人民币加入SDR事宜上加强沟通。

无论如何,全球宏观和中国宏观的运行自有其内在联系,加入SDR是中国的当务之急,看宏观还是需要抓住重点、贴近实际。放大炮、理想化、阴谋论、走极端,都没有意义。

(文章来自一财网)

更新日期: 2015-09-29 20:05:17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加入SDR里程碑效应堪比入世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