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下周印度将公布最新财政预算。像往常一样,印度企业领袖和经济学家将仔细剖析“亲市场”改革将朝向何方。他们可能要失望了。每一年,全球投资者都希望印度能呈现更快的改变,而每一年他们都抱怨称政府的抱负远不够远大。

眼下,印度急迫的需要一场迅速的改革。1992年的年度预算会议曾开启印度90年代的市场化改革。历史上,年度预算会议也曾多次推动印度绝处逢生。此次年度预算会议,是否会有奇迹出现呢?根据议程,此次预算会议讨论的议案中,对改革影响最大的包括:全国统一税法GST法案、有关房地产市场发展的80IB(10)法案,以及政府年度预算报告,其中将公布政府新财年的财政赤字目标,预计将缩减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5%-3.9%。

没有力度的改革,是批评人士对印度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和高能量的中国对比之后。就在中国全力以赴进行改革的同时,印度充斥骚乱的民主让改变深陷无休止的争论和分歧中,致使有效率的管理变成一种“不可能”。

在努力实现国内经济过度监管自由化的过程中,总理莫迪遭到来自议会的诸多反对。

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的国家产出要比印度的大五倍。不过,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这个不同之处,通常被简单化。在当前一系列大事件中,它也很少被提及。当两个国家都面临来自外部的经济逆风以及内部的结构性疲软时,印度更加灵活和透明的民主看起来似乎能更好地解决很多问题。

举个例子,在解决国有银行债务问题方面,印度要更加先发制人。去年,印度央行行长拉詹曾对国有银行进行大规模的资产负债表评估,强迫他们识别和宣布可疑贷款,目的是为了在2017年3月之前解决债务难题。另一方面,中国似乎并不是特别渴望阐明逐渐迫近的银行危机是什么。私人预测显示,中国银行不良贷款实际规模要比官方数据更大。

不可否认,拉詹正在积极地强迫印度银行承认自己的问题,并为有问题的银行提供支撑。

对于银行部门不同的处理方式,应该会催生出有关印度和中国政策制定的两个谜团。首先,投资者不正确地假设印度领导人的的能力将会被民主政治削弱,而中国对这样的压力免疫,因而能够制定最有利于国家利益的政策。但是,中国债务的继续膨胀是国内政治的产物。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只要有中国政府的支持,中国的银行系统就不会出现2008年美国银行系统那样的流动性紧缺的情况。

第二,印度能够从管理体系的多面性中受益。即使新德里无法摆脱政治冲突的纠缠,经济体的其他玩家也可以参与并解决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和印度的对比中,传统智慧通常并不适用。

(转自腾讯财经)

更新日期: 2016-03-01 07:28:10
文章标签:
文章链接: 印度能比中国更好地渡过难关吗?  [复制链接]
站方声明: 除特别标注,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 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